本書運用語用學和認知語言學的理論和觀點對仿擬話語進行專題研究。全書共8章,以仿擬話語認知語用模式為出發(fā)點,對仿擬話語的生成過程即發(fā)話言行和示意言行進行了系統(tǒng)的認知語用分析,為仿擬話語研究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同時也為二語/外語的話語教學提供了新的啟示,對國內外從事語言學研究的專家學者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借鑒作用。
本書立足于用非專業(yè)的語言介紹關聯理論的主要內容,使讀者能在短時間對對該理論有大致的認識,并進而產生研讀《關聯》全書的興趣。我們的著眼點主要還是在核心理論的介紹和詮釋以及參考文獻的更新上。讀者可以從書中找到更詳細的論證并在分析本文用例的過程中自己思考關聯理論的實際應用問題。
《南開語言學刊(2008年第1期)(總第11期)》自2005年第1期加入商務印書館評議學期刊方陣,秉承出版語言學斯的刊的傳統(tǒng),打造語言學期刊方陣,更好地為國家語言學事業(yè)服務。本刊為2008年第1期總第11期,內容包括:漢語藏語古元音三角韻字在苗瑤、侗臺語言的對應,表達語法研究的一次有益嘗試,現代漢語同義并列復合詞詞性、
本書從“認知文體學”、“批評文體學”、“功能文體學”、“教學文體學”等七個流派入手,根據國內文體學領域的研究和閱讀需求,從國外著名期刊中精選了19篇英語論文,并配以簡明扼要的中文導讀,幫助讀者了解西方文體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動態(tài)。
《詩歌朗誦藝術》是一本專門闡釋詩歌、講述朗誦的好書。既有學理的高度,又有術用的深度;既有宏觀的整體把握,又有個案的具體辨析,旁征博引,探幽尋微,給我們開辟了一條詩歌同朗誦凝結、文字同聲音匯聚的有效途徑。對于詩歌愛好者和朗誦初學者,可以稱得上是指點迷津、登堂入室的指南。
本書在教育部師范司組織編寫的“專升本”教材基礎上修訂而成。作者站在當代的學術高度審視語言學的發(fā)展,在較全面介紹語言學的基礎上,吸收了許多新的研究成果,融入社會語言學、語用學、心理語言學、病理語言學等一些新的語言學分支學科的內容,構建了一個較有新意的語言學概論體系。本書根據教科書的特點,關注社會語言生活,注意運用語言學理
《語言論集》是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主辦的語言學學術集刊,目前共編輯出版了四輯,本輯是第五輯。本輯共收入論文17篇,內容涉及語言學理論、漢語語法、詞匯、音韻和出土文獻考釋等方面。
翻譯工具幾十年以來的發(fā)展反映出不同終端用戶群快速增長的翻譯服務需求。這本書討論了已經出現的變化,從比較熟悉的翻譯工具的發(fā)展,如機器翻譯系統(tǒng),談到現階段其他的翻譯工具和翻譯資源,對專職翻譯及偶爾從事翻譯的人都很有幫助。本書還探討了翻譯工具的改進對本地化產業(yè)的促進,進一步挖掘了技術與翻譯理論之間的關系,闡述了為什么兩個都與
溝通是個毫無新意但卻需要時時出新的話題!要想不斷提升溝通技巧,該從哪里下手呢?充滿活力的研討會領袖瑪麗特。利特爾和弗洛倫絲.利特爾告訴你:“一切都要從你的性格類型開始!”在本書中,你將了解到自己獨特的溝通性格;蛟S你是活潑型性格的人,喜歡喋喋不休,滔滔不絕;或許你是和平型性格的人,說話做事四平八穩(wěn)。你是否常常挑剔不滿足
本書是一部關于“歷史語言學”研究的論文集。書中收錄了周及徐等學者專家的15篇精選論文,著重就漢語詞源研究和古音研究,尤其是對漢語印歐語比較的若干例進行了系統(tǒng)的介紹和分析,并提出了學者們的自己的見解和一些新的對應關系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