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滅與重塑:20世紀的歐洲》是一部關于20世紀歐洲的簡明史。本書在充分分析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歐洲的經濟轉型、經濟大蕭條、戰(zhàn)后歐洲發(fā)展、歐盟的持續(xù)變革等重大事件的同時,也從科學、藝術、文學成就的視角觀察了20世紀的歐洲歷史發(fā)展,以及日益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明在文化危機和史無前例的科技進步中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強調那些影響人們
歷史上王朝的擴張無不伴隨著血腥征服。唯有一個王朝靠聯姻就擴張成了世界霸主,這就是縱橫歐洲千年的哈布斯堡王朝?柯撘觥暗於ɑ鶚I(yè)”1273年哈布斯堡的魯道夫一世先后將八位子女與歐洲各大貴族聯姻,讓歐洲各地都流淌著哈布斯堡的血脈,從而迅速崛起為神圣羅馬帝國境內舉足輕重的強大諸侯?柯撘觥胺Q霸歐洲”1477年勃艮第公爵查理戰(zhàn)死
本書是四川外國語大學“白俄羅斯烏克蘭科研團隊”的研究成果,以斯拉夫國家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為國別研究對象,以專題形式首次集中對白俄羅斯和烏克蘭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區(qū)域國別研究。研究范圍既涉及兩國語言、文學、文化、社會等人文研究領域,也涉及政治、外交、經濟、貿易等社科研究領域。本書分為“白俄羅斯篇”與“烏克蘭篇”!鞍锥砹_斯篇
本書是布羅代爾晚年的最后一部大作,是他雄心勃勃的《法國史》計劃的第一部分。用布羅代爾自己的話來說,這是他“留待晚年享用的一塊白面包”,因為“歷史學家只有研究本國的歷史才能真正得心應手”。該書原計劃由四卷組成,最終只出版了前兩卷:《空間和歷史》《人與物》。在這部著作中布羅代爾試圖從地理學、人類學、人口統計學、政治經濟學等
本書是一部插圖版的通俗英國史,作者以簡潔凝練的文字和豐富有趣的插圖,呈現了英國從石器時代到21世紀初的重要歷史事件和有重大影響的人物,努力展現歷史圖景中的現場感。在書后,作者還按英國歷史進程附上了大事年表、歷代君主家譜和歷任首相名單,以及書中提到的所有地點、城堡、大教堂、鄉(xiāng)村房屋和戰(zhàn)爭的手繪地圖。本書不是一部正襟危坐的
《新編劍橋中世紀史》共計7卷8冊,與老版《劍橋中世紀史》相比,在編寫體例和篇章編排上更為清晰明了,突破了傳統政治史的舊框架,試圖呈現全面的歷史,將經濟、社會、精神、文化等領域納入論述范圍,提供了對中世紀更為全面、詳實的記載。值得注意的是,新編系列擺脫了過往將歐洲視為世界全部的歐洲中心論,反對將歐洲各國歷史機械拼湊或簡單
本書用冷靜且客觀的筆調,為納粹的意識形態(tài)如何一步步在德國占據主導地位進行畫像和分析。納粹的基本訴求的核心是民族共同體,它呼吁所有日耳曼人糾正《凡爾賽和約》的錯誤,努力讓國家變得強大、充滿活力,消除體制中的不健康因素。德國要生存,其他人(特別是猶太人)必須死。弗里切披露的日記和信件揭示了德國人的恐懼、欲望和疑慮,也展示了
本書回答的是這樣一個核心問題:為什么科學革命發(fā)生在西方而不是中國?關于這個問題,前人的回答大都局限于西方中心論。文一用硬核的文獻資料和邏輯推理作支撐,跳出文化與制度陷阱,采納國家競爭體系這個框架,論證中國沒有產生近代科學不是因為缺乏民主自由、理性思維,而是因為長期處于和平富足的大一統環(huán)境,缺乏參與國際軍備競賽和商業(yè)競爭
從羅馬時代的盧特提亞到21世紀的大巴黎,作為首都城市,巴黎的歷史與法國的歷史息息相關。在漫長的中世紀里,巴黎見證了一個個王朝的興亡盛衰;在波瀾壯闊的大革命中,巴黎始終在漩渦中心左右著法國前進的方向;在浪漫傳奇的世紀之交,巴黎也作為重要的文化藝術中心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本書是一部巴黎通史,既包羅萬象又妙趣橫生。城市的建
本書是對愛爾蘭15002000年五個世紀歷史的簡要梳理和回顧,涉及這個島國的文化、政治和社會經濟史,既涵蓋重大的歷史事件,包括克倫威爾的征服和殖民、大饑荒以及愛爾蘭獨立戰(zhàn)爭,也涉及與不列顛的爭議、新教改革的影響以及愛爾蘭僑民的全球影響力等。本書梳理歷史但并不局限于歷史,而是以小見大、由點及面,既介紹該國自身的發(fā)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