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內容包括:辯證法的起源和歷史發(fā)展;形而上學思維方式的主要弊端——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根本對立;在批判性思維中開辟新的思想境界;創(chuàng)造性思維:新思想產生和發(fā)展的內在動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本質、要素和價值等。
本書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作出了多方面的富有新意的闡釋,對社會主義現(xiàn)實問題作出了多維度的比較深入的剖析,并且前者與后者相互貫通、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具有思想啟迪與實踐指引雙重價值。按照內容分為三編,各編中的文章均按時間順序排列:第一編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第二編社會主義問題探索;第三編出國考察報告及其他;
本書基于MEGA2等一手文獻,運用文本學解讀和思想史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詳細梳理了工藝學的思想史譜系,全面呈現(xiàn)了馬克思工藝學筆記的文本原貌,系統(tǒng)剖析了馬克思工藝學研究的歷史過程及其對歷史唯物主義建構和政治經濟學批判的重要影響,并在此基礎上深刻詮釋了工藝學語境中的歷史唯物主義哲學話語與科學內涵,有效回應了西方學者對馬克
馬克思主義哲學十五講 第2版
中國現(xiàn)代哲學在“古今中西之爭”的大背景下開展,就研究內容而言,本書相應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定位,一方面向近代、古代回溯、向未來推擴;另一方面對中國現(xiàn)代哲學中時間觀念的研究也隨時向西方延伸,與西方時間觀念互鑒。
本書取材于約瑟夫·坎貝爾發(fā)表的一系列令人難忘的演講,其中包括與宇航員的研討?藏悹栒J為,新發(fā)現(xiàn)的外太空法則實際上也在人類內部起作用,而這種認識中隱含著一種新的神話。他在這些文章中探討了新的神話和其他問題,他把這些文章描述為“廣泛共享的精神”。
本書是萊納·福斯特獲得萊布尼茨獎的重磅之作,也是其學術歷程上的里程碑作品。寬容概念在多元化社會中扮演著中心性的角色,因為它表明了一種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既讓各種信念和實踐活動間的對峙得以存在,同時卻也讓此對峙得以緩和。這是由于寬容基于在沖突中并存的根據,而這種并存卻是在始終持續(xù)著的意見分歧之中的。
本書是研讀海德格爾的起點,也是其代表作,影響巨大而深廣。此書的主要任務在于追問并解答兩千年西方哲學史上遺忘了的根本問題--“存在”問題。然而,這部經典之作卻因部頭大、文句過于艱澀,而讓哲學愛好者望之生畏,難以終讀。于是,便有了這個專為中文讀者呈獻的改寫本。編著者陳嘉映是我國著名哲學家,也是中文版《存在與時間》的譯介者。
本書立足胡塞爾的著作和未刊手稿,依據其現(xiàn)象學方法,尤其是超越論的發(fā)生現(xiàn)象學方法,對其現(xiàn)象學倫理學做了全面系統(tǒng)的梳理和思考。首先梳理了胡塞爾對道德或倫理意識的現(xiàn)象學分析,核心是其感受現(xiàn)象學和意志現(xiàn)象學。其次從倫理學作為先天科學這一根本規(guī)定出發(fā),系統(tǒng)重構了胡塞爾形式的和質料的實踐學及其價值論。進而圍繞人格概念展現(xiàn)從習性人格
1936年前后,在挪威森林里的小木屋中,維特根斯坦對自己從前的哲學思想進行了反思,他放棄了自己《邏輯哲學論》中所持的以邏輯規(guī)則為意義標準的思考方式。提出了語言游戲的觀點,完成了《哲學研究》一書。開創(chuàng)了另一門哲學日常語言分析哲學,也使自己的哲學進入了一個更廣闊的空間。\r\n《哲學研究》是后期維特根斯坦的代表作,主要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