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1972年至1977年公開發(fā)表的小說為整理、研究對象,強調整理小說篇目、校對發(fā)表時間及版本、考察作者身份、劃分小說題材等基礎工作的重要性,主張依靠*手材料接近文學現(xiàn)場、考察歷史細節(jié),從而將對七十年代文學的研究引向微觀研究。全書分上、下編:上編對七十年代文學的研究意義與方法進行討論,依據(jù)大量史料細述關于七十年代小說
昌耀是當代一位頗具詩歌個性的詩人,也是被詩歌界廣泛認可的一位大詩人!恫摗窂脑姼鑴(chuàng)作的層面對昌耀及其作品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解析,旨在探尋昌耀宏大的詩歌文本之后的人生,對西部詩人昌耀苦寒的一生以及生命中的波瀾,及他在種種境遇下進行的創(chuàng)作做了一個整體上的梳理。
《封神演義》是一部神話小說,更是一部披著神話外衣的現(xiàn)實巨著。興周滅商之戰(zhàn),看似人間王朝的更替戰(zhàn)爭,實際上是以老子、元始天尊為首的闡教,與以通天教主為首的截教仙家爭雄。闡截斗爭的背后,更有鴻鈞老祖的仙界布局。仙與仙之間、仙與人之間、商與周之間,利益糾葛,共組三界迷局。姜子牙金臺拜將,開啟滅商之戰(zhàn)。截教通天教主親自發(fā)動誅仙
這本《唐詩三百首詳析》是《唐詩三百首》的*注釋解析讀本。唐代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極盛時期,唐詩選本在唐代即已開始出現(xiàn),唐以后更有多種選本流行,而其中篇幅較為適中、選詩較為精當、在舊選本中傳播*廣的是清代孫洙(別號蘅塘退士)編選的《唐詩三百首》,因為這個選本入選的大多為膾炙人口的名篇,故有風行海內,幾至家置一編的美譽!短圃娙
本書在田野調查的基礎上,借鑒多學科理論對彝族創(chuàng)世史詩《梅葛》《查姆》的文化生態(tài)、傳承人、文本內容、敘事范型、詞語和句式程式
《聲律啟蒙》是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從單字對到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xié)調,瑯瑯上口,從中得到語音、詞匯、修辭的訓練。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讀起來,如唱歌般。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見韻味。這類讀物,在啟蒙讀物中獨
“大家學術”第一輯將目光投向蜀學,選擇了七位四川地區(qū)卓有建樹的學人:徐中舒、馮漢驥、劉咸炘、項楚、湯炳正、卿希泰、楊明照。他們大多著作等身,非短時間所能通覽。本次的選本擇出他們某一研究方向的數(shù)篇論文,加以師友介紹其成就的前言,相信能夠幫助大家了解他們的學術概要。本書涵蓋廣泛,涉及《楚辭》研究的多個方面,并著重處理了屈原
《中國詩詞日歷(公歷2019年)》精選從《詩經》至當代經典詩詞365首,將其按照12個月份分成12個主題,每首詩或詞都配有一幅古畫,兩者相得益彰。尤其是二十四節(jié)氣與一些傳統(tǒng)節(jié)日,更是精心選配相關詩作和畫作,幫助大家讀詩品畫,感受古代日常生活的節(jié)律。日歷12個主題分別是:景色田園(江山如畫),詠物(物華天寶),四季之春(
《笠翁對韻》是一本通過典型的例子來介紹聲律和對仗的書,作者是清初著名的學者、戲曲家李漁(號笠翁)。作者從漢字的106個韻中選取30個平聲韻,把它們分為上下兩卷,每卷15個韻;根據(jù)每一類韻的代表字,又分為“一東”“二冬”“三江”“四支”等節(jié);在每一節(jié)中,又包括二至四個不等的段落;每個段落均由眾多的對句組成,這些對句包括一
《經典三讀》為王蒙有關孔子與老莊的思想、李商隱的詩作、解讀《紅樓夢》的文章的結集,全書共16篇,其中涉及孔子與老莊思想的文章3篇,對孔子所謂“斯文”的理想、老子的辯證思想和老莊的治國理政思想進行了深入分析;探討李商隱詩作的文章7篇,由《錦瑟》切入,揭開義山詩作的迂回與綺麗之美以及詩作與詩人經歷之間的密切關系;解讀《紅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