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博士學位論文,全文已通過青海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審讀。作者以藏傳佛教最為重要的女性神祇——度母為研究對象,運用文獻分析與文本研究的方法,對藏地具有廣泛影響的度母信仰做了一個相對系統(tǒng)的探討。度母在藏傳佛教信仰圈中的功能與觀世音在漢傳佛教信仰圈中的
《漢區(qū)佛教源流記/藏籍譯典叢書》從祖國內地的地理、歷史述起,重點講述了佛教在漢地所流傳的情形,諸如佛教在漢地初的傳播、高僧弘法事跡、主要宗派情況,書中對《至元法寶勘同總錄》這一重要的佛教文獻目錄進行了勘察注明,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歸真培元,方得固本!度鍖W與中國佛學》是賴永海先生關于儒學和佛學的相關研究著作,收錄先生26篇頗具代表性的相關研究文章。《儒學與中國佛學》分為“儒學篇”“佛學篇”和“儒佛交融篇”三個部分,較為系統(tǒng)地論述了儒學與中國佛學由相互影響到走向融合的歷史進程,深入細致地分析了形成這種歷史走向的內在學理及社會實踐等方面的原因,并聯(lián)
蔡志忠日歷·一日一禪慢生活·小幸福每天都是一場修行。希望這本日歷能帶你撫觸靈魂。2020年在匆忙中走過一般。我和我的小伙伴忍不住感嘆,這半年匆匆忙忙,我們到底都做了什么?整日穿梭在狂亂的職場,奔波于瑣碎的日常。地鐵里被人推著走,半夜qq戳你要企劃案。所有的人都在說“快!”“快!”“快!”難道
《菩提道次第廣論》,宗喀巴大師總攝三藏十二部經(jīng)的要義,循著龍樹、無著二大論師的軌道,按三士道由淺入深的進程而著成。講注相傳,六百年來,盛行不替!镀刑岬来蔚趶V論集注》,集注《廣論》的前十三卷,即三士道和道前基礎,為顯密共通相對完整的修持次第。本書廣征博引,釋義解惑,主要引書達二十余種。其間,還就有關問題征詢拉卜楞寺洛桑
該書是作者長年在吐魯番進行野外石窟調查的基礎上寫就的,將高昌回鶻時期的觀音圖像分為三期、五種組合與兩大信仰體系,這一結論可以進一步作為高昌回鶻佛教藝術分期的參考和觀察其藝術變遷的窗口。同時,該書還對觀音圖像的題材、內容和繪畫風格進行詳細的辨識與考證,創(chuàng)獲甚多。此外,作者將藝術史“以圖證史”、“以圖補史”的觀念引入,并作
《楞嚴經(jīng)》是中國佛教歷史上影響*大的幾部經(jīng)典之一,義理深圓,徹法源底,自古有“開悟在楞嚴”的說法。但同時又因體系龐大,包羅萬象,語言精簡,而號稱難讀。雖各代名家注疏甚多,但由于注經(jīng)體例和語言的障礙,一般愛好者甚至研究者都難以從古注疏入手研讀。此書系在作者于佛學院講授《楞嚴經(jīng)》的講義基礎上整理而成。其特色在于以現(xiàn)代讀者易
《壇經(jīng)》是禪宗的奠基之作,對唐代以來中國佛教的發(fā)展有極為重要的影響。今天的人讀《壇經(jīng)》,有的感到深,有的感到淺,有的感受平平,有的備受鼓舞。本書作者試圖以講座的形式,打破現(xiàn)代讀者與佛教文化的隔閡,祛除因缺乏實際修持而導致的對《壇經(jīng)》的片面認識,幫助讀者從整個佛教史、禪宗史的背景中深入領悟《壇經(jīng)》的無窮法味,最終得到佛法
青原行思是初期禪宗文化整合模式的代表人物。禪宗剛興起時經(jīng)歷了雙重革命:其一,是六祖慧能的《金剛經(jīng)》革命,發(fā)展高峰是洪州宗“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guī)”,標志著佛教在組織上和制度上完成中國化。其二,是七祖行思的《易經(jīng)》革命。青原禪系以《周易》為基礎,試圖從佛教立場消解不同宗派、不同宗教和不同文明的優(yōu)點,建立將文化和修行融為一
佛教官寺,即唐代通過皇帝詔敕在全國諸州統(tǒng)一設立、制度整齊劃一、承擔若干特殊功能的官立佛教寺院。佛教官寺既是唐代國家宗教政策和宗教制度的重要內容,也是唐代全國佛教寺院網(wǎng)絡的核心組成部分!短拼鸾坦偎轮贫妊芯俊吩谙到y(tǒng)梳理相關成果的基礎上,針對既有研究中存在的缺失和不足,辨析了關于唐代佛教官寺制度淵源的三種主要觀點;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