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學術集刊,是我社長期合作項目,目前已出版21輯。本書主要刊載了西方詮釋學、中國經典詮釋學、詮釋學與古希臘哲學、詮釋學與中西比較方面的研究性論文、西方詮釋學經典的漢譯文獻,以及從思想史的角度,對上述學說、傳統(tǒng)演進發(fā)展所作的回溯省思的文章,具有較高的學術水準和價值。全書分為詮釋學對話·創(chuàng)刊20周年特約稿、伽達默爾詮釋
高清海先生是當代中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家,其一生不懈追求哲學創(chuàng)新,其豐富的哲學遺產必然產生多方面的體認與闡釋。本文立足高清海本人的哲學立場,依照高清海哲學研究自身理論演變軌跡進行了大量的文本考察,最終認為高清海提出的“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是他哲學研究的真正起點,在一定意義上也是20世紀中后期中國現代馬克思主義哲學變革的
本書選取有關闡述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的代表性文本,分為七個專題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形成脈絡,歷史唯物主義與經濟治理、文化治理、科技倫理治理、國家治理、城市治理以及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關聯進行了闡釋,彰顯了歷史唯物主義的開放性和時代性。
本書從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出發(fā),結合現象學的思想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基本概念進行了澄清,最終產生了將認識論劃分為內在認識論與外在認識論的觀點,這樣做有利于清晰理解以往認識論之所以產生爭執(zhí)的實質,認識的發(fā)展實則也是外在到內在、內在到外在的循環(huán)推進過程。
本書收錄了作者十余年來(2008—2023)的相關研究論文。盡管這些論文研究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是從當前心靈哲學以及認知科學領域最常見的一種立場——物理主義/唯物主義——出發(fā),圍繞心—身問題進行了細致深入的考察,針對其中涉及的主要困難,給出了具體應對方案。在此基礎之上,對當前處理心—身問題的常見理論方案進行了全
分析哲學自創(chuàng)立之始就試圖與“形而上學”劃清界限,而斯特勞森通過《個體》一書扭轉了這一局面,并將自己的思想命名為“描述的形而上學”。他在本書中指出,以往的形而上學更多是修正性的,較少是描述性的,而描述的形而上學不僅能夠描述我們關于世界想法的實際結構,還能揭露概念結構里最概括性的特征。斯特勞森不僅探討了語言哲學中主詞與謂詞
本書內容講述:為什么如今支持阿德勒思想的人越來越多呢?那是因為他提出的觀點能賦予當代人一種“生存之力”。他認為人的一生有三個重要的課題那就是工作、交友和愛,綜合來看都是人際關系上的課題,人的成長就依賴于滿懷勇氣處理這些課題,主張人的活法不應該被遺傳因素和過去的傳統(tǒng)做法束縛,應該沿著自己選擇的道路一往無前。本書精選了阿德
馬克思主義哲學有其發(fā)展的歷史和邏輯,這歷史就是從19世紀中葉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馬克思主義哲學開始,在不同時期馬克思主義者對其進行應用與發(fā)展的歷史進程,貫徹歷史進程的是一條明顯的邏輯主線,即通過實踐改造世界尤其是改造人類社會,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直至實現共產主義的價值追求。具體研究內容包括以下專題:1.馬克思恩格斯早期政治和哲
由于人自為地化物為人,哲學發(fā)問的存在分有出世界存在與人的存在。對世界存在的發(fā)問,鋪展開本體論形而上學。對人的存在發(fā)問,須立足共生存在,檢討近世以來合謀科學主義和主體主義的認識論哲學如何為狂奔的無限度生存提供認知基石和思想方法的動力,阻止以傲慢物質霸權主義為行動綱領和以絕對經濟技術理性為行動原則的無限度生存的“釜底抽薪”
在純粹意義上,哲學即形而上學。它從“存在之問”起步敞開“存在之思”,揭露“存在”及“存在本體”的清澈澄明,乃哲學從神學和科學對峙中開出統(tǒng)攝二者于本己的涌現性鋪展。這條鋪展開來的道路從天啟哲學進入自然哲學,再到巴門尼德、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存在之問從動態(tài)生變的經驗理性轉向靜持取向的觀念理性。柏拉圖主義和亞里士多德主義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