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簡介】 《紐約時報》創(chuàng)刊于19世紀中葉(1851年),在美國乃至西方社會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都~約時報》自創(chuàng)刊以來就有了對中國的報道,其內(nèi)容之豐富、涉及面之廣、系列報道之深入,令人驚嘆。本套叢書分三本: 《帝國的回憶:<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晚清是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本書所反映的時代,中國正經(jīng)歷著千年未有之變
北洋政局,前后十七年間,自總統(tǒng)、國會、內(nèi)閣,以至大軍閥之起伏、小軍閥之升沉;如戲劇之一幕一幕,如弈棋之一局一局;或由于派系戰(zhàn)爭之勝負,或由于依附勢力之消長,倏興倏滅,遂演成這一期間動亂之歷史。 北洋時代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也就是指民國初年到民國十七年之間。袁世凱在世時,北洋派是完整的,也可以說就是袁世凱派,袁
蘇珊·湯麗(LadySusanTownley)是英國駐北京公使沃爾特·湯麗(waltertownley)的妻子。八國聯(lián)軍侵華后,慈禧為緩和與西方國家關(guān)系,曾邀請各國駐北京公使女眷去紫禁城做客。蘇珊·湯麗因此與慈禧結(jié)識,對紫禁城內(nèi)的生活有了深入了解……本書以西方人的視角,介紹了中國的歷史、信仰、語言、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
本書是戴逸先生多年來研究近代史的精華文章結(jié)集,收錄了《論天朝田畝制度》《戊戌維新前的資產(chǎn)階級啟蒙思潮》《辛亥革命的教訓和社會主義的選擇》等五十篇文章,內(nèi)容涉及太平天國、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戊戌維新等重要歷史事件,涵蓋了中國近代社會變革的方方面面。
本書取材于法國《全球畫報》《畫刊》等畫報、英國《倫敦新聞畫報》《笨拙》,以及日本《日清戰(zhàn)爭寫真圖》。19世紀四五十年代的《畫刊》《世界畫報》等法國畫報,是世界上*早一批以圖像為主體內(nèi)容的期刊。書中5萬余字特約記者的現(xiàn)場報道、100余張罕見版畫為國內(nèi)首次出版。英國《倫敦新聞畫報》創(chuàng)刊于1842年,是世界上第一份以圖像為主
《紐約時報》創(chuàng)刊于19世紀中葉(1851年),在美國乃至西方社會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都~約時報》自創(chuàng)刊以來就有了對中國的報道,其內(nèi)容之豐富、涉及面之廣、系列報道之深入,令人驚嘆。本套叢書分三本:《帝國的回憶(第3版):<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1854-1911》《共和十年:<紐約時報>民初觀察記1911-1921》《浴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圖書館所藏張之洞檔案,有著數(shù)百上千件史料,涉及到戊戌變法。為了使讀者能更多地了解、使研究者能更廣泛地利用這批史料,作者采用了閱讀筆記的寫作方式,以能較多地發(fā)表史料,并加以詳細的注釋。
《新范式和新史學:虞和平與中國近代史研究》主要是虞和平老師的近40年的研究成果總結(jié),分為四編。*編是論文與述往,主要內(nèi)容是他人對虞和平老師的研究成果的研究及總結(jié),是研究或介紹老師學術(shù)成果的專題作品。第二編是書評與書論,主要是以《中國現(xiàn)代化歷程》這本書為主,多人對此書的評論集合及對虞和平其他圖書的書評,收有學界評論老師著
本書共分7個專題,包括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救亡圖存的多樣探索、中國歷史和中國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中國革命的新道路——從合作到土地革命等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