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少有神童之美譽,然而大器晚成,年逾不惑才被慈禧欽點外放山西巡撫,人生從此開掛,日漸步入高峰,特別是任職湖廣總督十八年間,他縱橫捭闔,開礦產(chǎn),造兵器,辦工業(yè),修鐵路……生生將湖北和武漢改造成了初具現(xiàn)代特征的省份和城市。而他所辦的新式學堂和留學計劃,更是成為孕育革命志士的搖籃。在晚清那個群魔亂舞的大時代里,有人抱著盛
書稿講述“千古第一才女”“婉約派一代詞宗”李清照的一生。李清照的前半生,少年時代無憂無慮,初婚時代甜蜜溫馨。然而,她的后半生漂泊不定。山河破碎,逃亡期間,丈夫趙明誠不幸離世,夫妻多年收藏的金石書畫也幾乎散失殆盡。李清照的作品向后人展示了她坎坷的一生。她和她的文字具有一種暗藏于婀娜之中的清傲與剛強。李清照詞,一方面使兩宋
戴季陶(1891-1949)清末留學日本,歸國后作為孫中山的心腹、機要秘書兼日語翻譯,始終活躍于近代中日關(guān)系第一線,后成為中國國民黨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并且,他還以其一部《日本論》聞名于世!洞骷咎找簧分v述了國民黨理論家戴季陶的傳奇人生。戴季陶早年留學日本,參加同盟會。辛亥革命后追隨孫中山,參加了二次革命和護法戰(zhàn)爭。歷
這是一部有關(guān)孫科的人物傳記。軍閥混戰(zhàn)的黑暗時代,在父輩高揚的旗幟下,向著真理的曙光,堅毅前行。孫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軍閥們有槍桿子,有筆桿子,有資金有實力有派系有圈子,孫科游離于軍閥派系之間,有自己堅定的理想、信念,想方法,聚手段,向著目標,拆除擋在前行路途上的柵欄,搬開石頭,沖向ding峰。一次又一次失敗,沒有灰心,
《中共黨史人物傳》是經(jīng)中共中央宣傳部批準,由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主持編撰的大型黨史叢書,自出版以來,成為公眾學習了解和研究黨史人物生平的重要參考!吨泄颤h史人物傳》第90卷共收入五位傳主,即項南、高文華、章蘊、賀敏學、李任予,同時附錄了《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章程》和張樹軍會長在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第五屆理事會第一
本書為中國海洋大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規(guī)劃項目《嶗山文化研究叢書》之一,2017年度山東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自蒙元時期即遷居即墨的藍氏家族,可謂當?shù)厣儆械臎]有“山西洪洞大槐樹”記憶的家族;至清初,已崛起為享譽山左的“閱閥世家”,迄今仍是當?shù)刂奈幕易澹緯捎檬芳街、碑記題刻、古籍文物、民間傳說等今存文獻和文物,
廣東省江門市所轄五邑地區(qū),是中外馳名的僑鄉(xiāng),得益于僑鄉(xiāng)中西文化溝通交流的特性,涌現(xiàn)李鐵夫、司徒喬、黃新波、羅工柳等近百位美術(shù)名家。本書選取其中80位五邑籍美術(shù)名家,從1869年開始至1949年按年份以生卒、教育、流動、交游、社團、展覽、創(chuàng)作分類為美術(shù)家編制活動年表,編制文獻資料索引,歷時6年。
本書主要收集了豐子愷及其子女所收各類友朋信件,這其中有來自豐子愷先生的老師以及好友李叔同、夏丏尊、馬一浮的,也有大量信件是寫給豐子愷的小女兒豐一吟的,包括葉圣陶、巴金、俞平伯、關(guān)良、陳從周等人。
南京市江寧區(qū)鄉(xiāng)賢文化促進會用了近一年時間挖掘整理了江寧區(qū)革命先烈抗日英雄事跡,在挖掘整理的一批抗日革命先烈素材中,選取了三十位革命先賢事跡,四件有重大歷史影響抗日事件以及八個紅色遺址編輯而成本書。旨在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緬懷黨在不同時期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追尋先輩的足跡,反思國家的罹難,祭奠長眠于江寧大地的
書稿是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組織編寫的“醫(yī)院文化叢書”中的一本。記錄了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機關(guān)團支部、內(nèi)科團支部、外科團支部、門診團支部、非臨床科室團支部青年團員的先進事跡,著重記錄“青年文明號”“青年崗位能手”表彰人員的真實故事。反映了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這個始終洋溢著奮斗青春的群體,在數(shù)十年的打磨中日漸成熟,已然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