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語文老師陪你讀《史記》”系列第二部,書稿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縱橫家、名家、陰陽家、醫(yī)家和外交家十篇,著重筆墨寫《史記》里關于“諸子百家”的那些人、那些事兒。這些人的思想都是根據(jù)當時的局勢開出的“藥方”,或發(fā)出的不平則鳴之聲,即使在大浪淘沙之后,這些名人錦句依然能流傳后世,適用于我們現(xiàn)在。他們是第一批
中國科學社為了聯(lián)絡社友情感,1930年10月專門創(chuàng)刊不定期刊物《社友》,設有建議、評論、各部消息、分社及社友會消息、社友通訊、社友文藝雜錄、社友消息等欄目,每期16開4頁(間有6-8頁不等)。到1949年10月,共發(fā)刊93期。中國科學社團聚了民國時期眾多知識精英,有數(shù)千人之巨,因此《社友》刊載的“社友消息”反映的是那個
2020年是陳寅恪先生誕辰130周年,也正值《陳寅恪文集》出版四十周年。為了集中展現(xiàn)有關陳寅恪先生及其學術的“新論”,我們遴選了《中華文史論叢》2020年第3期、第4期發(fā)表的王水照、周清澍先生的文章,以及《中華文史論叢》部分編委的文章,共八篇,都為一冊。這些文章,或深論陳寅恪先生的作品,或探究陳寅恪、錢鐘書學術的異同,
本書梳理晚清民國時期蓮池書院學子的從業(yè)情況,揭示蓮池書院學子與近代社會的互動過程,豐富中國書院史的研究,突出教育的后續(xù)評價功能,為當代大學生培養(yǎng)和塑造人文精神提供一定的借鑒。本書可以作為高校教育學類課程教學的參考資料
到2020年確保我國現(xiàn)行標準下農(nóng)村貧困人口實現(xiàn)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qū)域性整體貧困問題,是黨對人民、對歷史的鄭重承諾。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痹谌娲蜈A脫貧攻堅的戰(zhàn)役中,*書記是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打好脫貧攻堅戰(zhàn),關鍵在人,在人的觀念、能力、干勁。廣大扶貧干部要真正沉下去,撲下身子到村里干,同群眾一
明末清初以來,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關帝是天地三界“正能量”的代表與化身,其所彰顯的“忠昭日月,義薄云天”的道德精神,深深地影響與形塑了世人的人生觀、人格觀與價值觀,并由此興起了一場經(jīng)久不衰的關帝信仰運動。本套書匯集了明末清初以來諸多前賢留下的關帝信仰史料,旨在為學界研究關帝文化提供一部較為系統(tǒng)的歷史數(shù)據(jù),希望能為深入研究
2020年是國家脫貧攻堅決戰(zhàn)決勝之年,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我們黨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一年,具有里程碑意義。本書以人民日報一線記者的視角,講述了河南省蘭考縣、新縣、光山縣、淅川縣等貧困縣,基層干群上下一心、奮力拼搏的脫貧攻堅過程。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多角度、多方位,展現(xiàn)了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實踐的歷史畫卷
路遙是從陜北大地上走出來的著名作家,在短短十幾年時間里創(chuàng)作了《驚心動魄的一幕》《人生》《平凡的世界》等多部有影響力的作品。由于身患絕癥,路遙于1992年11月辭世。賈平凹說:“路遙是一位像牛一樣進行創(chuàng)作的作家,他是陜西文學的英雄。”路遙是從陜北大地上走出來的著名作家,在短短十幾年時間里創(chuàng)作了《驚心動魄的一幕》《人生》《
薩本棟傳(民族危機中的大學校長)/百年精神文化系列
族譜,是一個家族的秘史;精神,是一個民族的支柱。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作為新中國保險業(yè)的長子,與共和國同生共長,走過了70年的風雨歷程,一代又一代保險人譜寫出了可歌可泣樂章。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厚重的精神族譜,是新中國保險歷史中濃墨重彩的部分。她負載著鮮活的紅色基因和血脈,傳承著獨有的歷史積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