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羅馬尼亞30余家博物館共計400余件展品,通過400余件精美文物全面展示羅馬尼亞的歷史文化的發(fā)展變遷。全書分為四個部分,包括:羅馬尼亞文明的誕生——從史前時期到鐵器時代早期;古代羅馬尼亞文明——蓋塔-達契亞與羅馬時期;中世紀羅馬尼亞文明——公元10至18世紀;文論。
圖坦卡蒙陵墓的發(fā)現(xiàn)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令人驚嘆的發(fā)現(xiàn)之一。從1922年11月26日霍華德·卡特第一次挖掘,除了國王的木乃伊,從圖坦卡蒙陵墓內清理出近5000千件珍貴陪葬品。從常見物品到奢侈品,從寶物到日用品,一應俱全。100年間,它不再僅僅是一個考古發(fā)現(xiàn),更是一個持續(xù)了百年的文化現(xiàn)象。圖坦卡蒙也因這些寶物成為所有埃及法老最
書是關于東南亞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銅鼓的全面記述和研究,共分為六部分。第一部分為緒論,簡要介紹東南亞銅鼓的發(fā)現(xiàn)和研究,并對后續(xù)各章進行說明。第二部分介紹銅鼓的形狀與結構,以及功能和用途。第三部分有關于銅鼓的裝飾圖案。第四部分是銅鼓的起源、擴散及分布情況。第五部分是銅鼓的年代,內容包括各地發(fā)現(xiàn)的銅鼓類型及其他相關的青銅器,并從歷史
日本道觀及其收藏的珍貴文物分類研究
《東方考古》是山東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和山東大學博物館聯(lián)合編輯的系列叢書,分集陸續(xù)出版。本叢書內容以中國東方地區(qū)、東亞地區(qū)的考古學和古代文明研究為重點,廣泛吸收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體現(xiàn)了考古學研究的新思路、新理論和新方法。第19集收錄了15篇研究論文、4篇發(fā)掘報告,內容涉及古史傳說、史前到歷史時
本書是一部寫給孩子們的、鮮活的歷史百科圖書。書中以代表世界文明的源頭--埃及古文明為題,選取了孩子們最感興趣也最能代表埃及文化的木乃伊制作、冥界之旅、埃及法老的一生為題,以孩子們最容易接受的趣味故事形式去描繪歷史,探究埃及文明的精神內核,豐富孩子們對古埃及文明的認知和興趣。手繪232幅插圖,文中展現(xiàn)了嚴謹的考古知識,以
本書將瓦薩號打撈、保護過程做以記錄,以期對其他水下文物保護起到參考作用!巴咚_”號戰(zhàn)艦是由瑞典國王阿道夫·古斯塔夫二世(GustavusⅡAdolphus;1594年12月9日-1632年11月6日)下令于1625年開始建造的一艘3桅戰(zhàn)艦。1628年8月10日下水首航那天,“瓦薩”號遭遇強風襲后沉入波羅的海。1961年
對于埃及人來說,來世非常重要。曼徹斯特博物館是英國收藏古埃及物品最多、最重要的博物館之一。展覽以曼徹斯特博物館世界級藏品中的木乃伊為中心,從對永生的認知與觀念切入,把傳說中神秘的古埃及文明展現(xiàn)在人們眼前。展覽的文物選取自埃及歷史上的“希臘-羅馬”時期
2017年3月,一批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珍藏文物走進故宮博物院,以“浴火重光”為題,在午門東雁翅樓盛大展出。展覽主題彰顯了這批珍寶極其特殊而驚險的傳奇經歷,吸引廣大中國觀眾的目光。故宮展覽結束后,這批珍寶先后赴敦煌研究院、成都博物館等6地巡回展出,所到之處皆掀起公眾對阿富汗文明與文化關注的熱潮。此展原計劃第7站抵達南京博物
《亞洲腹地考古圖記》是一部大型考古報告,是英國探險家斯坦因1913年7月至1916年2月,歷時兩年零八個月,行程約18000千米,東迄河西走廊,經塔里木盆地,西至阿姆河上游和伊朗,南自興都庫什山,經準噶爾,北達內蒙古西部地區(qū),在這一區(qū)域進行的考古研究成果。考古報告記載了斯坦因沿途考察的古代遺址、墓地、道路遺跡與發(fā)現(xiàn)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