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詩法舉要》將詩法按感情、意象、語言、結構、詩趣、聲韻六個方面大致分類,然后分別列出細目進行論述與闡釋。在研究方法上則采用理論與實例相結合的方式,既避免從理論到理論、缺乏對具體作品分析的空洞論述,亦避免只著眼于一句一詞、缺乏理論上升華的瑣屑之談。在剖析古人作品時,既賞其詩法精妙獨到之處,亦揭其缺陷與不足,以幫助
《并世雙星:湯顯祖與莎士比亞》采取平行比較的方法來解讀湯顯祖和莎士比亞,從經(jīng)歷和人格、政治熱情和政治意識、愛情主題、女性形象、浪漫主義、悲劇意識、夢境意象、幽默感與喜劇性、死亡意識、詩性意味、基本價值圖景等角度,比較兩位戲劇大師的同異,進而揭示東西方文化在審美趣味和表達方式等方面的獨特性和共同性。平理若衡,照辭如
《敦煌變文集補編(第二版)》是敦煌變文領域的重要文獻匯編,輯補敦煌變文的又一次結集,共錄新發(fā)表9篇,補校6篇,廣泛把握出敦煌俗文學的成就,充分反映出敦煌變文研究的歷史脈絡。前半部為手寫影印,后半部影印敦煌寫本。
本書旨在展示《金瓶梅》版本及其研究成果,以為《金瓶梅》研究之參考和檢索工具。全書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收錄《金瓶梅》面世以來所知見的版本,以詞話本、繡像本、張評本、翻譯本四個系統(tǒng)歸類,其他衍生之本,若會校本、影印本等按其所據(jù)之底本歸類,翻譯本按譯文文種歸類。各版本附一至三張書影,并標注其特征,輯錄各家著錄,較其與彼
本書注釋主要參考王琦《李太白全集》注,詹锳《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郁賢皓《李白選集》,安旗主編《李白全集編年注釋》,瞿蛻園、朱金城《李白集校注》。書中所選詩文,以現(xiàn)代馬鞍山市行政區(qū)域劃分為準,共收錄李白在馬鞍山市所作詩文六十篇。
宋詞作為國學經(jīng)典一直在被賦予各種解讀,本書特別在于,臺灣作家林玉玫作為年輕的中文系老師,將專業(yè)知識與輕松有趣的語言相結合,通過六十個問題、六十篇短文、六十則延伸知識,深入淺出地講述宋詞各方面的知識。內(nèi)容包括宋詞發(fā)展的脈絡流派、宋詞的格律章法、詞人的創(chuàng)作與生活、對名詞名句的解讀賞析等等,豐富充實,清晰易懂,可以說是生活中
本書選用了《人間詞話》手稿本,共分為兩部分,上篇是王國維發(fā)表于《國粹學報》的《人間詞話》,下篇是未刊稿及刪稿。每條原文后都附有賞析文字,闡述主要的理論觀點并對原文進一步拓展。
北京京劇百部經(jīng)典劇情簡介標準譯本(漢葡對照)
中國京劇中,不止百部經(jīng)典。此次遴選,結集成書,是眾多熟悉傳統(tǒng)文化的學者、戲曲專家、通曉國際文化市場的經(jīng)濟學家,以及熱愛中國京劇藝術的中外語言學家們合力的結果。選取了一百個具有示范意義的戲曲故事,翻譯成外文,翻譯時盡量保留中國韻味,表述方式上也更加統(tǒng)一規(guī)范。京劇傳承與發(fā)展(國際)研究中心由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家文化發(fā)展國
讀國學經(jīng)典,感受先賢之睿智,體悟民族之精髓。閱讀國學經(jīng)典不僅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更能從中學會為人處世的道理,讓我們懂得社會倫理道德,學會尊重他人、培養(yǎng)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等處世態(tài)度,這對人生成長和事業(yè)成功,無疑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