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覺民(18871911),字意洞,號抖飛,又號天外生,福建閩縣(今福州市區(qū))。中國民主的先驅,革命烈士。他把信念,這樣一個無法負重卻獨具核心價值與意義的命題寫在情書里,天心月圓,卻讓天下人分享。本書稿從家世以及身邊環(huán)境、國內學習、留學海外、參加革命幾個方面寫林覺民的一生,寫出了出生革命年代的林覺民少年時代的意氣風發(fā),
沈葆楨是同治中興時洋務運動重臣之一,是中國歷史上*位船政大臣,他是同治中興時洋務運動的重臣之一,創(chuàng)辦了中國也是遠東*的造船廠,創(chuàng)辦了中國*所近代海軍學校,被譽為中國海軍之父。他勤政廉潔、嚴謹務實,是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主義者。本書以少年沈葆楨、步入仕途、任江西巡撫、總理船政大臣及南洋大臣、兩江總督兼通商大臣的為官順序,沿
本書是福建省社科聯(lián)福建歷史文化名人叢書(第三輯)中的一本,是清朝開國功臣洪承疇的小傳。他是明末清初名臣,崇禎時官至兵部尚書、松錦之戰(zhàn)戰(zhàn)敗后被清朝俘虜,后投降成為清朝漢人大學士,隨清軍入關。抵京后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銜,列內院佐理機務。洪承疇宣導儒家學術,為滿漢合流打下基礎。洪承疇也建議清廷采納許多明朝的典章
李綱(1083-1140),字伯紀,號梁溪先生,常州無錫人,祖籍福建邵武。兩宋之際重要的閩籍抗金名臣。本書稿通過六個章節(jié),詳細敘述了李綱的家世、宦海沉浮,再現(xiàn)了他在金兵圍困東京時的沉著應對、誓與東京共存亡的睿智與報國決心;展示了他在臨危受命,出任相位,為危難中的國家殫精竭慮,建言獻策;也記述了他被貶謫后,擔任地方官員時
蔡襄(10121067),字君謨,興化軍人。北宋名臣,書法家、文學家、茶學家。做一個清官容易,做一個好官難。好官不僅自己要清正廉明,還要為朝廷排憂解難,替百姓講話做事,造福于民。蔡襄就是這樣的一個歷史人物。他的一生概括起來就是兩個字:忠惠。本書以八個篇章詳細講述了蔡襄從少年立志到從政再到去世的整個人生歷程,展現(xiàn)了蔡襄為
本書是福建省社科聯(lián)福建歷史文化名人叢書(第四輯)中的一本,傳主陳元光是唐朝光州浮光山人,由于隨家族南下閩粵平定叛亂,建立漳州,被后世尊奉為開漳圣王,在他死后,又由其子陳珦、孫子陳酆、重孫陳謨繼任漳州刺史,四代人前仆后繼、鞠躬盡瘁,建設漳州百余年,這在唐代乃十分罕見的現(xiàn)象。本書介紹了他隨父出征、平定嶺南叛亂、建立漳州、興
薛令之(683756),字君珍,號明月。福建長溪縣(今福安)人。本書以時間為序,分10個章節(jié),詳細演繹了薛令之的整個人生。本書既講述薛令之青年時勤讀詩書,也敘述其高中進士,破閩文荒,成為八閩*進士的經(jīng)歷。還講述他多才多藝,尤擅律呂;輔佐玄宗,足智多謀,力輔太子的精彩人生。尤其是其清廉的品行,由此而被皇帝褒揚的美譽,貫穿
董奉,又名董平,字君異,號拔墘,東漢侯官縣董墘村(今福州市長樂區(qū)古槐鎮(zhèn)龍?zhí)锎?人。本書稿以6個章節(jié)的篇幅,講述了建安三神醫(yī)之一董奉的生活、成長、行醫(yī)治病的整個人生。書中再現(xiàn)了董奉高尚的醫(yī)德,講述了杏林春暖的由來董奉對所治愈病人只要求在其住宅周圍種植杏樹,以示報答。日久郁然成林,董奉每于杏熟時于樹下作一草倉,如欲得杏者,
袁樞(11311205),字機仲,中國南宋史學家。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甌)人。本書分10個章節(jié)敘述了南宋史學家袁樞精彩的一生,突出展現(xiàn)了他剛直不阿、嫉惡如仇、敢于抨擊朝廷中的不正之風的品格。書中描述了袁樞少年立志、報國愛民的遠大志向;游學京都、文驚太學、彈賅外戚的初生牛犢的膽氣,創(chuàng)造"紀事本末"這一新的寫史體例,兼有紀傳
鄭樵(1104-1162),字漁仲,自號溪西逸民,興化軍莆田縣(今福建莆田)人,學者稱"夾漈先生",宋代史學家、校讎學家。鄭樵一生著作豐富,《通志》堪稱世界上*早的一部百科全書。本書以十三個章節(jié),全面敘述鄭樵的整個生平,介紹了他家學淵源,聰明好學;身懷報國熱情,卻未得重用;山居薌林,勤奮著述;廣搜書籍,結交益友;赴京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