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已刊布的6271件商代有銘銅器上的古漢字,時間下限截至2011年12月底。字編部分由正編、合文、重文、附錄、殘字、殘字未裁切六個部分組成。
《杭埠河中游區(qū)域系統(tǒng)調查報告(精)》由宮希成編著,本報告是安徽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的成果之一。杭埠河中游地區(qū)總的地形地貌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分別由山地、崗地丘陵和平原組成,低矮的丘陵崗地與平原組成的地貌類型比較適宜區(qū)域系統(tǒng)調查。該區(qū)域古遺址、古墓葬分布密集,據(jù)以往考古工作顯示,區(qū)域內的大多數(shù)文化遺存保存相對較好,這
《漢長安城桂宮:2號建筑遺址(南區(qū))保護工程報告》從漢長安城和桂宮的歷史沿革入手,盡可能翔實地向讀者介紹了桂宮2號建筑遺址保護前的遺址現(xiàn)狀、保護工程的施工過程和施工后的展示效果,并對后期管理工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予以分析比較,提出解決辦法。
本書為學術資料性圖錄,收錄湖北省南水北調工程2009~2010年重要考古發(fā)現(xiàn)19處,內容涉及舊石器點、古代文化遺址及墓群,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其中的鄖縣遼瓦店子遺址、鄖縣劉灣遺址、張灣區(qū)焦家院墓群等的發(fā)掘,都取得了重要收獲,為學界所關注。
宋大川、夏連保主編的《清代園寢志(上下)》盡量考慮清代宗法制度的特點,結合文獻資料的記載和實地調查的情況,對每個家族的塋地變換、園寢與園寢之間的關系進行剖析研究。清代園寢制度是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和社會制度下所產生的一套特殊的喪葬等級制度。在這一特殊喪葬等級制度下,清王朝依據(jù)宗室成員生前社會地位的等級,
《西部考古探險系列:險行米倉道》主要內容包括:考察足跡、新聞發(fā)布會、巴中市巴州區(qū)、巴中市平昌縣、巴中市通江縣、漢中市漢臺區(qū)、漢中市南鄭縣、巴中市南江縣、數(shù)字化米倉道、考察日志等。
《鏡文化與銅鏡鑒賞》共分為:上卷鏡文化總論;下卷歷代銅鏡簡介兩部分,主要內容包括:鑒與鏡、鏡文化、銅鏡十大功能、銅鏡之命名等。
作者在多年研究茶文化、紫砂文化過程中,勤奮耕耘,創(chuàng)作頗豐。本書是從他所喜愛的紫砂陶藝作品中精選數(shù)十尊紫砂壺及其陶器,以恭敬虔誠之心品讀佳壺,讀壺理論與實踐兼具,重點關注當代壺藝作品,清新質樸的讀壺美文,帶給讀者以審美的愉悅。靜心展卷,一壺清茗,于燈下細品,茶香壺韻,撫慰人心。這是一部具有新意的探索紫砂藝術的壺藝美學之
青銅文化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廣西與東盟青銅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主要介紹了2011年在廣西與東盟青銅文化學術研討會上,來自中國湖北、四川、重慶、云南、貴州、海南、廣東、廣西等省、市、自治區(qū)以及越南、老撾兩國專家、學者提供的青銅文化、銅鼓文化、青銅器科技保護等方面的學術研究成果!稄V西與東盟青銅文化學術研討會
暴露在野外的眾多大型石質古跡,包括建筑、洞窟、石碑等,由于自然因素的風化作用和人為因素的破壞,許多文物的表面都已發(fā)生嚴重的劣化現(xiàn)象。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許多珍貴的實物記錄將不復存在。所以,研制性能良好的石質文物保護功能材料已成為文物保護研究領域的迫切任務之一。但是,目前所使用的保護材料幾乎都不能完全滿足保護者的要求,這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