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陵談詩》的姊妹篇,收錄作者有關中國古典詩歌之理論研究及批評,為其多年來從事詩詞創(chuàng)作及研究的心得。書后有“后敘”長文,總結了自己從主觀到客觀,從感性到知性,從欣賞到理論,從為己到為人的賞詩歷程。作者認為,詩歌*重要的,是感發(fā)生命之本質,對于詩歌的評賞,當以其所傳達之感發(fā)生命的淺深薄厚為品第標準,評論者則當于知性與感性
《唐詩流韻潤九州》是作者郭殿忱的唐詩研究論文集,收論文《一首可作兩首欣賞的唐詩》、《潤州二樓之唐詩考異》、《唐代才女李季蘭傳詩證》等81篇!短圃娏黜崫櫨胖荨分斞荣t、時俊之履跡,但力避因襲陳言,大多篇章均另辟蹊徑,以寓目版本為實據,對諸多異文詳加比堪,復就是非優(yōu)劣給出宜各從長之按斷。從而給讀者體會到與一般通說有別只韻
《汪曾祺詩詞選》分為酬贈、題畫、慶賀、感懷、自壽、鄉(xiāng)情、憶舊、游蹤八個部分。另有文《戲贈李迪》《自題小像》《壽沈從文先生八十》《山居》《六十歲生日即事》《回鄉(xiāng)雜詠》《江陰漫憶》《九漈歌》等。金實秋結合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源流等加以選評。
本書收錄了四川籍或者犧牲于四川(重慶)的眾多革命烈士的部分詩文遺作,并請專家對這些詩文進行點評。全書按照烈士犧牲的時間依次呈現,先介紹烈士的簡要生平,之后摘錄烈士遺留的詩文及專家的賞析,并配以圖片、手跡等,圖文并茂,可讀性強。本書對于繼承和發(fā)揚革命烈士遺志,進一步宣傳和踐行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重
本教材主要講述新詩產生到1949年新中國建立,也就是常說的現代文學30年的詩歌發(fā)展歷程。亮點在于:沒有按照編年史處理,而是將之化成了兩條線:純詩化和大眾化。本書可以作為在校大學生的教材,也可以作為現代詩歌愛好者的參考讀物。
《屈原及楚辭學論考》著意于揭示屈辭之現實觸媒,澄清學術史上一系列重大問題,力圖從根本上彰顯真實而鮮為人知的"歷史的屈原",并以出土和傳世文獻,給出富有實證性的詮解。借助個案研究,揭明屈子精神和藝術的特質,論析《遠游》在思想、文化、文學史視野中的獨特性,破解它所勾連的一系列重要史實。此書繼《屈原及其詩歌研究》之后,以新的
本書內容包括:我的“解放”、我是怎樣和戲曲結緣的、兩棲雜述、聽遛鳥人談戲、蘇三監(jiān)獄、關于《沙家浜》、關于樣板戲、“樣板戲”談往、讀劇小札、《西方人看中國戲劇》讀后、應該爭取有思想的年青一代等。
本書共分為研究論文;新客家山歌創(chuàng)作歌曲兩部分,其內容包括:論客家山歌的起源;客家山歌歌詞的藝術性;客家山歌的曲調探微;客家山歌的創(chuàng)作技巧;客家山歌的演唱方法;淺談客家山歌的傳承、保護和發(fā)展等。
本書是在作者的論文的基礎上成書的,依據其的考據和詳實的論證,結合晚清當時的社會背景,從跨文化的角度,有條理、有層次的分析了發(fā)生在上海的晚近小說中敘事藝術,以《上;袀鳌、《海上繁華夢》、《歇浦潮》、《九尾龜》等書為例,對譴責小說、煙粉或說狹邪題材的
本書從多個角度將納蘭詞的主題思想、創(chuàng)作背景、詞人境況以及詞的意境、情感,全面展示出來,是對納蘭容若情感的真實寫照。翻開這本書,就能看見擁有絕世才華、出眾容貌、高潔品行的納蘭站在那里,散發(fā)著遺世獨立、浪漫凄苦的氣息,華美至極,深沉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