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性論注釋(藏文)
《指月錄》是談禪之書,禪宗的主要理論,在書中都有所體現(xiàn)。特別是那些著名的公案,以活潑生動的形式,向人們昭示著生活的真理。它的形式雖然是陳舊的,但禪的精神卻是生生不息的。它告訴人們怎樣才能活得透徹明白,自由快樂。
《金剛頂經(jīng)》是金剛界的本經(jīng),密宗所依三部根本經(jīng)典之一,也是密宗儀軌的主要依據(jù)經(jīng)典。
《我們誤解了這個世界》是著名學者周國平與濟群法師的一系列深度對談。兩人從各自專研的領域出發(fā),圍繞內(nèi)在自由與外在自由、命運的可變與不可變、人生的苦與樂、覺醒與解脫、無常與永恒等話題,展開深入的辨析甚至激烈的辯論,探討正確認識自己、認識世界、認識人生的智慧與哲思。在當下這個喧囂迷茫的時代,兩位智者的對話,為讀者指引出一條保
本書是古印度小乘佛教說一切有部的重要論書。它以法勝的《阿毗曇心論》為藍本、在品目上與其大致相同,篇幅適中,詳略得體,對《阿毗曇心論》做補充性發(fā)揮,有獨到的見解,對印度佛教尤其是說一切有部思想的傳承變遷,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本書對儒、釋、道各宗各派關于原人的學說做了全面評判,最后吸納各家,將三教融合于一乘顯教,達到匯通佛教各宗派以及儒、道外教的圓融境界。
《長阿含經(jīng)》是阿含經(jīng)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所收之經(jīng)篇幅較長且所說之事多半涉及久遠,故稱為《長阿含經(jīng)》。本書共選錄了三十部單品經(jīng)的二十四種,大致體現(xiàn)了漢譯北傳《長阿含經(jīng)》的內(nèi)容結(jié)構(gòu)。
《《賢愚經(jīng)》詞匯研究》以北魏平城時期漢譯佛經(jīng)代表性典籍《賢愚經(jīng)》詞匯為研究對象,窮盡描寫了其中的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數(shù)詞、量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張忠堂,男,1968年2月出生,山西長治人,教授,文學博士,民革黨員。
本書是中央民族大學東亞佛教研究中心舉辦的“法藏與東亞佛教研究研討會”的論文集,收錄了十一篇文章,兩篇書評。其中法藏研究九篇,皆以傳世文獻和海外珍稀文獻為依據(jù),討論法藏思想觀念及文本等議題。華嚴宗研究兩篇,一篇從翻譯等角度討論華嚴宗的觀音詮釋,一篇討論伯亭續(xù)法對法藏華嚴判教思想的發(fā)展。兩篇書評分別是關于《大乘起信論》的成
kun mkhyen klong chen rab vbyams kyi gsung vb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