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寄形于小品,有意延續(xù)先秦以來便存在的文學傳統(tǒng)。本書即按照撰寫的主題,分為如是吾聞美與憂慮時間空間等凡十二章。而章下段落如珠錯落,篇篇著墨不繁,卻微言大義,不失思想性和知識性。 作者長期在人文學科中鉆研,通曉德、英、日等多種語言,熟稔古今中外人文經(jīng)典,故在書中隨處可見經(jīng)典的引援既有大量的歷史文人掌故、禪宗公案,描摹了
《話里有畫,王蒙說》分為生活的藝術好的人際關系我的處世哲學讀書又解人遐思五個篇章,精選王蒙散文談人生哲理、處世哲學、文學評論和妙語短文,將人民藝術家王蒙幽默的智慧經(jīng)驗、思辨的世事體悟和深刻的人文思想,呈現(xiàn)給讀者。王蒙豐富傳奇的生活體驗,立體多彩的人物性格,對人生和世界的獨到見解,對散文寫作真誠自由的理念,使每一篇作品都
本散文集收錄了近些年來著名作家徐兆壽在西部行走和悟道的文化隨筆,大部分已在《人民文學》《天涯》《大家》《北京文學》等刊物上發(fā)表,其中一些篇章曾引起很大反響。 徐兆壽的文化隨筆與過去的散文家不同在于,一是為西部文化強烈抗辯,從文化形態(tài)、地理生態(tài)等方面入手,風格雄健,別具風采;二是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正名、疾呼,大聲抗辯,情感真
微如塵,輕如塵,浮如塵,飄如塵這本書關注的是如塵的人與物以及他們的際遇。那些卑微的人與物、那些在潮流一樣的奔跑中的停滯者和逆行者,他們在從生到死的旅途中所遭遇的跌宕、輾轉、悲欣、憂懼、困惑、無助,固然是他們自己的命運,但也不可否認,他們亦是無數(shù)個我們。作者以親歷者、旁觀者乃至拾遺者的身份,于細致審視和剔除中,延伸著語
豐子愷曾云:奇山異水,幽境絕域,非多行路不能見其狀。太史公游名山大川,歸而文章有奇氣。同樣的,江山秀麗滋養(yǎng)了豐子愷的文心與畫心,成就了他中國漫畫人中國像藝術家的藝術家。 本書精選豐子愷寫大好河山的游記文章四十四篇,每篇輔以豐子愷親繪的主題畫作九十八幅,一畫一文,跟隨豐子愷的筆觸游歷黃山、舊上海、景德鎮(zhèn),廬山、杭州、揚州
本書共十二章:章綜述了焦平面成像探測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趨勢;第二章討論了電控液晶微光學結構包括微透鏡陣列的基本特征;第三章分析了液晶基波前成像探測的基本屬性;第四章研究了基于波前成像的景深擴展基本問題;第五章主要開展了基于波前成像的物空間深度測量方法研究;第六章論述了液晶基光場成像探測的基本屬性與特征;第七章主要進行了基
本書是湖北省著名作家、詩人,《長江文藝》雜志社原社長兼主編劉益善的一本作品自選集,收錄了劉益善多年來為他人或自己出版的書所作的序和跋若干篇。劉益善當了40多年的編輯,在其職業(yè)生涯中,結識了許多作者朋友,一些作者信任他,遂邀請他為新書寫序和跋。從1986年到2019年,劉益善共為他人寫了幾十篇序和跋,他將這些文章集中起來
《閑情偶寄》是清初文人李漁一生藝術和生活經(jīng)驗的總結,包含詞曲部、演習部、聲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飲饌部、種植部、頤養(yǎng)部。內(nèi)容論及戲曲理論、演藝實踐、妝飾打扮、園林建筑、器物古玩、飲食烹調、竹木花卉、養(yǎng)生醫(yī)療等諸多方面,是中國古代人民豐富生活的寫照,也是文人生活的提煉總結。 這部《閑情偶寄圖說》以芥子園本為底本,校以翼圣
此書亦是高步瀛編選。唐宋文章大家輩出的時代,多有優(yōu)秀作品為后人傳頌。本書選編唐宋40為名家的散文,共178篇。此書較之以前的舊選本,選文有其獨到之處;更突出的是,各篇注釋詳博、謹嚴,頗見功力;同時輔以名家評點,涉及文意、筆法,大多較為精彩,故而不僅可供一般閱讀,也可由此揣摩文章寫作,一舉兩得。此書80年代后,再無排印本
北宋惠洪是中國佛教史和文學史上一個不可多得的奇才,其著述范圍之廣,在兩宋禪林中可稱,后世僧人也罕有其匹。其詩文集《石門文字禪》正是他整個撰述理念以及寫作內(nèi)容的集中代表,不僅體現(xiàn)了佛教內(nèi)部禪教合一的傾向,而且也顯示出僧人借鑒士大夫文學傳統(tǒng)而交融儒釋的自覺努力,同時還提供了一個掙扎于出家忘情與世俗多情之間的詩文僧的絕佳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