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回憶司馬文森的紀念文集。 司馬文森(1916年—1968年)出生于泉州,原名何應泉,曾用名何章平,常用筆名:林娜、耶戈、林曦、林納、文森、宋芝、宋桐、何文浩、何漢章、馬霖等。是中國共產(chǎn)黨資深的文化工作者、統(tǒng)戰(zhàn)工作者、作家和外交家。1941年他創(chuàng)辦了大型文藝期刊《文藝生活》,至1950年7月停刊延續(xù)9年,曾在
這是一本透過詩人人生來品讀古典詩歌之美的經(jīng)典讀本,囊括了10位唐代優(yōu)秀詩人的平生諸事。開心不開心,有趣無趣,平凡亦或傳奇。通過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引出那些曾令我們熱血澎湃的不朽作品。喜歡故事的會讀出人世悲歡,沉浮榮辱,得到一絲啟迪;喜歡詩詞的會讀出博大精深,浪漫唯美,收獲精神的愉悅。
本書著重從對費孝通的思想和文本意義的闡揚這一角度,對費孝通一生中不同時期的思想及概念進行深度挖掘和再詮釋,試圖找到費孝通思想的來源、根本,以及進一步貢獻于未來學術界和思想界的諸多可能性,并嘗試在這樣一個向度上重新思考人類學、社會學與民族學的新創(chuàng)造。本書分為方法與路徑、自我與超越、危機與重建、文化與自覺、紀念與回憶這六個
這是一本透過詩人人生來品讀古典詩詞之美的經(jīng)典讀本,囊括了唐宋最優(yōu)秀的21位詩人詞家的平生諸事。開心不開心,有趣無趣,平凡亦或傳奇。通過詩人詞家的人生經(jīng)歷,引出那些曾令我們熱血澎湃的不朽作品。喜歡故事的會讀出人世悲歡,沉浮榮辱,得到一絲啟迪;喜歡詩詞的會讀出博大精深,浪漫唯美,收獲精神的愉悅。 本書文筆優(yōu)美、活潑、文風
本書回憶了十幾位文化界的北京老人兒,“老人兒”是北京話,指老資格的人。書寫這些老人兒的人生,也是為歷史積累寶貴的文化財富。單弦藝人常澍田,書畫宗師李苦禪,評書演員馬增錕,相聲名家李文華、常寶華,“京城叫賣大王”臧鴻,音樂家白奉霖,話劇導演班贊,文化名人錢亞東……他們都是各行業(yè)的翹楚,是各種北京文化的代表者和傳承者。這些
戈公振(1890-1935),中國近代著名新聞學家、新聞記者、中國新聞史研究開創(chuàng)者、新聞教育家。他開啟了中國畫報業(yè)發(fā)展的新局面,在《時報》《申報》等改革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大夏大學、復旦大學等校新聞科任教。他在“一二八”淞滬抗戰(zhàn)和“九一八”事變中,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報道日本侵略真相,踐行著自己的職業(yè)道德和愛國新聞理
本書系一部記述“中國天眼”——大射電望遠鏡FAST的總工程師兼首席科學家、有“中國天眼之父”之稱的南仁東為中國天文事業(yè)的發(fā)展而殫精竭慮二十余載的光輝感人事跡的報告文學作品,共十二章,包括“摘星星的孩子”“祖國的召喚”“望遠鏡的山谷”“心的格局”“推銷員”“獨一無二的大窩凼”“大國重器”等,全景式展現(xiàn)了南仁東用科學魂澆筑
本書第一部分為抗日烈士述略,收錄了1939年以前,楊虎城將軍的舊部在各個戰(zhàn)役中為國捐軀的400多位英烈(只是部分)。其中10位寫了較翔實的生平事略,10位有比較簡要的生平概略,其余是英名錄。第二部分,是史實考證。該書對許多抗日史實和人物,作了令人信服的考證,填補了很多史書空白,匡正了流傳謬誤。書中英烈,以“刑天舞干戚”
《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傳叢書:北宋文儒——歐陽修傳(平)》是一部內(nèi)容詳實、引經(jīng)據(jù)典講述歐陽修文學、政治生涯的傳記作品。歐陽修既做過文壇領袖,又是名臣,事跡顯赫,經(jīng)歷曲折。這部歐陽修傳記,在文獻資料、解讀闡述、章法布局、敘事筆法等方面,功夫有成,敘寫出了傳主的“六一風神”,因而是一部有思想性、學術性、文學性的歷史人物傳記作品
《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傳叢書:北宋文儒——歐陽修傳》是一部內(nèi)容詳實、引經(jīng)據(jù)典講述歐陽修文學、政治生涯的傳記作品。歐陽修既做過文壇領袖,又是名臣,事跡顯赫,經(jīng)歷曲折。這部歐陽修傳記,在文獻資料、解讀闡述、章法布局、敘事筆法等方面,功夫有成,敘寫出了傳主的“六一風神”,因而是一部有思想性、學術性、文學性的歷史人物傳記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