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六章全面闡述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思想體系和發(fā)展成就。其中第一章整體闡述新時代中國外交思想的背景、立足點和豐富內涵,第二、三、四、五章分述新時代中國的大國外交、新時代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合作關系、新時代中國與發(fā)展中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新時代中國多邊外交,第六章總結新時代中國外交的成就與經驗。對于廣大
本書為當代中國研究所30年所慶《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文庫》叢書之一。本書收錄了作者多年關于中國外交及中美關系的研究成果,共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共5篇文章,從歷史和現(xiàn)實兩個方面研究中國外交、中美關系的國際背景。第二部分共6篇文章,分別從宏觀和微觀視角探討了不同歷史時期有關中國外交政策、戰(zhàn)略的重大問題。第三部分共7篇文章,
本書在當前全球化、地區(qū)化、跨學科的背景下,主要突出國際問題學科定位,使地區(qū)研究成為聯(lián)結國別和全球問題研究的重要層面和節(jié)點,地域無問東西南北,理論和方法兼收并蓄,以“新地區(qū)研究”引領地區(qū)研究風氣之先。本書依托云南大學特色鮮明的中國西南面向的地區(qū)和國別研究力量,同時這一研究面向的東南亞南亞正是中國周邊外交與“一帶一路”建設
伴隨中國式現(xiàn)代化和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的開創(chuàng),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核心思想的世界文明觀,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認同。由此,從歷史高度、思想廣度、表達深度等方面,對命運共同體的人類文明作進一步的凝練和提升,以適應并促進它更為廣泛的傳播,進而引領時代發(fā)展方向與人類進步潮流,成為
本書是一部備受國際學界推崇的西方現(xiàn)代政治思想史權威之作。面對20世紀后期以來政治思想史領域中研究路徑的爭鳴,本書作者回歸經典解讀,兼取語境分析,清晰全面而均衡地探討了近代早期至19世紀末期的一系列重要政治思想家的觀點。本書中不同的思想人物獨立成章,以霍布斯的“政治世俗化”為開端,依次介紹了霍布斯、洛克、休謨、盧梭、聯(lián)邦
在信息不對稱條件下,信號傳遞與信號解讀是國家間意圖溝通的重要方式。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關系學者將信號博弈模型引入外交分析。近年來鏡像神經元理論、交叉學科和敘事分析等新視角不斷涌現(xiàn),同時新的研究方法,比如調查實驗法、過程追蹤、大樣本統(tǒng)計的引入,大大推動了國際政治信號研究的知識生產。本書通過梳理繁雜的文獻脈絡,對國
近年來,國際安全形勢變化復雜,暴力恐怖襲擊事件和個人極端暴力犯罪案件有時發(fā)生,造成無辜平民傷亡及財產損失,嚴重影響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一起起血淋淋的教訓為人們敲響了警鐘,暴恐事件距離每個人都很近。我國于2016年1月1日正式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法案中明確指出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單位應當積極組織開展反恐怖主
本書從美國陸軍裝備應急保障法規(guī)體系的基本概況、層級架構、內容解讀,及裝備應急保障的運行機制等方面入手,科學系統(tǒng)地介紹了美國陸軍裝備應急保障法規(guī)體系。本書可為我國裝備應急保障法規(guī)的建設,為我國裝備保障、國防科技系統(tǒng)法規(guī)領域的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
《國際秩序》作為“智本論”系列叢書的第二本書,繼首本書《國家轉型》專注各個國家發(fā)展史后,開始探究國家間的秩序關系!秶肄D型》《國際秩序》與《當代中國》三本書又組成了一個大專題,關注時代變化下的國家制度變遷。全球化秩序重構是全書的一個重要觀點。本書以國際金融、貨幣等經濟秩序的演變?yōu)橹饕壿?以經濟學原理為理論支點,透視
為進一步提升文化外交官素養(yǎng)和能力,文化部委托上海國家對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舉辦文化外交官高級研修班。本書以“天下大勢與文化外交”為主題,邀請各領域的優(yōu)秀專家和學者,立足實際,以更廣闊的視野解讀文化外交的深刻含義和創(chuàng)新形式,對文化外交官提高理論水平、提升文化修養(yǎng)、嫻熟實戰(zhàn)技能有很大的幫助,有利于他們更加生動而有效地傳播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