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西域藏文文獻1》介紹1906年英國探險隊從敦煌莫高窟掠取的8-11世紀西藏“前弘期”的古藏文社會歷史和宗教寫本文獻。
本書分歷史研究、考古研究、文學研究、藝術研究、民族與民間文化、語言研究、傳記研究、會議綜述等欄目,收錄了數十篇關于巴蜀文化研究的論文,包括《成都平原古蜀的歷史與文明》、《金沙遺址的初步分析》、《四川畫像磚在中國美術上的地位》、《張詠傳校箋》等。
蔡元培于1890年為參加會試首次從浙江來到北京,以后陸續(xù)出京進京十多次,包括擔任教育總長的高官和北京大學校長的顯職,在京城先后住過不少時間,也住過不同的幾個地方。不過蔡元培一生清廉,始終沒有購置私人的房產,而一直租房居住……位于東堂子胡同75號的小宅院,也是北京市的一處文物保護單位,被確定為蔡元培故居。 趙勇編寫的
王仁湘編著的這本《史前中國的藝術浪潮——廟底溝文化彩陶研究》系統(tǒng)收集整理了中國新石器時代廟底溝文化彩陶;探討了彩陶八大藝術原理;構建了彩陶紋飾分類體系,明確了“大魚紋”分類系統(tǒng);研究了彩陶的象征意義;由廟底溝文化彩陶的大范圍傳播,探討了遠古文化認同與文化一統(tǒng)化進程。 《史前中國的藝術浪潮——廟底溝文化彩陶研究》是一部
中國青銅器源遠流長,不僅文化內涵豐富,歷史價值極高,而且具有永恒的藝術價值。自迄今發(fā)現最早的,甘肅省東鄉(xiāng)族自治縣東塬鄉(xiāng)林家村馬家窯文化遺址中出土的第一把青銅刀開始,綿延五千余年的青銅器歷史從來沒有中斷過。在遼闊的中華大地上,青銅器無處不在;鼎、鬲、甗、瓿、簋、爵、觚、斝、罍、壺、瓠、卣、盤、弩、機等各種形式的器物造型難
青花瓷是一種釉下彩瓷器,元代創(chuàng)燒后,打破了持續(xù)2000年之久單色瓷的審美定式。其后的800年,青花瓷作為“國瓷”在海內外盡現風采。明永樂、宣德青花,胎釉白細瑩潤、發(fā)色濃艷幽深,紋飾華麗精美,譜寫了青花史上輝煌的篇章。林瀚編寫的《明天順末前青花瓷》所收元至正十一年款的一對“大衛(wèi)瓶”和明洪武紀年款的花鳥紋盤是青花存世孤品;
《滕州漢畫像石精品集》主要內容包括:永元十年小祠堂立柱人物執(zhí)笏畫像石;延光元年小祠堂左壁畫像石;元嘉三年小祠堂后壁畫像石;周公輔成王小祠堂左壁畫像石等。
本書是從鎮(zhèn)江市第三次文物普查新發(fā)現的不可移動文物中遴選了100處重要發(fā)現匯編而成的。入編的重要發(fā)現有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等傳統(tǒng)類型文化遺產,還有工業(yè)遺產等新型文化遺產。這些重要發(fā)現不僅是地方文物的重要成果,而且也是江蘇乃至全國文物不可或缺的主要部分。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是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yǎng)的大型知識讀本!吨袊糯萍际吩挘汗糯A鳌窞閰矔唬榻B了古代玻璃器的有關內容!吨袊糯萍际吩挘汗糯A鳌分袃(yōu)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tài)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是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yǎng)的大型知識讀本!吨袊糯萍际吩挘航鹞呐c青銅時代》為叢書之一,介紹了金文與青銅時代的有關內容。《中國古代科技史話:金文與青銅時代》中優(yōu)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tài)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