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棗,湖南長沙人。著名詩人,學者和詩歌翻譯家。以一首《鏡中》聞名。2010年3月8日因肺癌逝世。自從詩人張棗去世以來,*悲傷的除了親人當屬詩界朋友。各地自發(fā)的悼念活動絡繹不絕,無不嘆息他的早逝,激賞他的天才,外人或謂其影響程度為海子之后所未有。張棗是當代有影響力的詩人,他的英年早逝,是當代詩壇的損失,也是一件讓他的朋友
《<紅樓夢>詩詞賞析》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其地位之高自不待言,其中尤以詩詞曲賦為甚。它不僅是精彩薈萃的藝術大觀園,而且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了各個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是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的有力補充,隱秘而合理地暗示了故事發(fā)生的前因后果。本書節(jié)選了《紅樓夢》中的有代表性的詩詞曲賦100余首,如林黛玉的《葬花吟
他是墜入凡塵的仙子,他是放蕩不羈的浪子, 他是詩書滿腹的才子; 他奉旨填詞,他偎紅倚翠,他宦海沉浮, 他羈旅勞頓,他孤獨地走,他寂寞地哭。 他很窮困,卻又富有.,他很卑微,卻又偉大, 他很惆悵,卻又精彩。 這就是說不完、道不盡的千古詞人Jf柳永。 親愛的讀者,一起讀讀柳詞吧: 拋了光陰,忘了年畢。
孫紹振的《月迷津渡》本為中學語文教師而作,致力于古典詩詞的文本細讀,自2012年出版后深受廣大中學語文教師、大學生、研究生乃至古典文學學者青睞!对旅越蚨伞2015年修訂版是在2012年版的基礎上進行修訂的,結構上和內容上均有大幅度調整。章節(jié)安排更加合理,將具體文本賞析與古典詩歌理論分開,各自獨立又保持內在聯(lián)系。文字、
王貴祿編著的《中國西部小說敘事學》在簡要梳理當代中國西部小說發(fā)展歷程的基礎上,對當代中國西部小說從敘事的視域進行了歸納、闡釋和判斷,認為當代中國西部小說已逐漸形成了自成體系的敘事形態(tài)——中國西部小說敘事學。西部小說的敘事形態(tài),突出表現(xiàn)在西部作家的具體創(chuàng)作中對“精神結構”、“文化基因”和“沖突模式”三個維度的把握上。這三
王志華,山東肥城人,文學博士,副教授,F(xiàn)任職于山東科技大學文法學院,主要從事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及文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曾在《當代作家評論》、《文藝爭鳴》、《中華讀書報》等期刊報紙發(fā)表學術論文20余篇,主持、參與***、省部級、廳級科研課題多項,多次獲得廳級科研獎項。
王成編*的《今文學與晚清詩學的演變--以晚清今文學家詩學理論為中心》從晚清“今文學”發(fā)展和詩學演變的同構關系人手,對晚清“今文學”家詩學思想進行深入分析,力圖在“今文學”價值體系對詩學蔓延、滲透、規(guī)約的過程中發(fā)掘一條晚清詩學演變一以貫之的路徑,從而揭示出作為一種知識范式的“今文學”之于晚清“今文學”家詩學演變的基礎性意
韓偉編的《遼金元歌詩及樂論研究》是對遼、金、元三個朝代歌詩及樂論狀況的研究。以對遼、金、元三個朝代樂制來源的考察為基礎,分析了遼代的歌詩形態(tài)及理論傾向、金代的文人歌詩及道人歌詩創(chuàng)作,并對元代歌詩的繁榮及理論發(fā)展進行了梳理。與此同時,將碑銘中的銘文、上梁文的“中間詩歌”、樂語中的口號等看成是歌詩的特殊形態(tài)。本書也考察了金
《滿族書面文學流變》是一部全面鉤沉、闡釋滿洲-滿族書面文學發(fā)展及其規(guī)律的*作。以中華多民族文化交相互動為參照系,宏觀把握與微觀細讀相結合,對滿民族的書面文學流變,做出迄今為止*為翔實、新鮮、系統(tǒng)的討論。本書將滿族書面文學作為自成民族文化體系的具有自身流變規(guī)律的歷史事實來觀察,從滿族歷來便與中原民族交流較深的現(xiàn)實出發(fā),由
梁海燕編著的《唐代俗體詩研究》關注唐詩中的俗體詩,運用詩歌學、社會學、文化學、文獻學的方法,對這類詩歌的寫作、流傳、詩學特點、藝術特色及與整個唐代文壇的關系進行綜合研究。作者首先對現(xiàn)存唐代俗體詩的文獻資料做了調研,歸納出長沙窯瓷器題詩、敦煌學郎俗體詩、墓志蓋俗體挽詩、《全唐詩》“諧謔卷”俗體詩四種唐代俗體詩的重要體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