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經(jīng)》是禪宗的奠基之作,對唐代以來中國佛教的發(fā)展有極為重要的影響。今天的人讀《壇經(jīng)》,有的感到深,有的感到淺,有的感受平平,有的備受鼓舞。本書作者試圖以講座的形式,打破現(xiàn)代讀者與佛教文化的隔閡,祛除因缺乏實際修持而導致的對《壇經(jīng)》的片面認識,幫助讀者從整個佛教史、禪宗史的背景中深入領悟《壇經(jīng)》的無窮法味,最終得到佛法
青原行思是初期禪宗文化整合模式的代表人物。禪宗剛興起時經(jīng)歷了雙重革命:其一,是六祖慧能的《金剛經(jīng)》革命,發(fā)展高峰是洪州宗“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guī)”,標志著佛教在組織上和制度上完成中國化。其二,是七祖行思的《易經(jīng)》革命。青原禪系以《周易》為基礎,試圖從佛教立場消解不同宗派、不同宗教和不同文明的優(yōu)點,建立將文化和修行融為一
佛教官寺,即唐代通過皇帝詔敕在全國諸州統(tǒng)一設立、制度整齊劃一、承擔若干特殊功能的官立佛教寺院。佛教官寺既是唐代國家宗教政策和宗教制度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唐代全國佛教寺院網(wǎng)絡的核心組成部分!短拼鸾坦偎轮贫妊芯俊吩谙到y(tǒng)梳理相關成果的基礎上,針對既有研究中存在的缺失和不足,辨析了關于唐代佛教官寺制度淵源的三種主要觀點;研究了
薩班·貢嘎堅贊所著的《薩班貢嘎堅贊全集》(1-3冊)主要包含薩班·貢嘎堅贊所著的《用世間善法之方弘揚正法之道》《正理論藏》《教派智慧》《三律儀品》《賢者必要入門》《入聲淪》《韻律之花束》《詞匯之寶藏》《樂器論》(又名《音樂論》等著作,內(nèi)容涉及宗教、邏輯、語言、醫(yī)學、天文、歷算、修辭、格言、宗印、藝術方面。特別是《薩迦格
央金珠白多吉所著的這本書主要涉及許多佛教著作。此外還著有文學、語言、歷算、天文、造像、造塔等方面的著作。他還著有介紹漢區(qū)情況的《漢地春牛嘉言全聚菩提樹》。他的《賢哲密意莊嚴》是有關隱語修飾、例釋的專著,對16種隱語修飾進行解釋。他在文學方面著有《比丘洛桑群培短歌集》、《洛桑群培傳》等,在天文歷算方面著有《歷算、周期顯明
本書內(nèi)容包括:釋迦三尊;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東方藥師三圣;日光菩薩;藥師佛;大日如來;寶生如來;寶生如來;八大菩薩;觀音菩薩;水月觀音;白衣觀音等。
《中國傳統(tǒng)佛菩薩畫像系列——諸佛菩薩圣象大典》全五冊。收錄了作者釋心德所繪制的中國傳統(tǒng)佛菩薩畫像約一千幅。對于研究和學習佛教繪畫藝術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作者釋心德畢業(yè)于中國佛學院,專攻佛菩薩畫像藝術創(chuàng)作。
《中國傳統(tǒng)佛菩薩畫像(套裝上下冊)》收錄了作者釋心德所繪制的觀音菩薩畫像和諸佛菩薩畫像約兩百幅。對于研究和學習佛教繪畫藝術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作者釋心德畢業(yè)于中國佛學院,專攻佛菩薩畫像。
《維摩經(jīng)玄疏》六卷,隋智顗晚年應晉王楊廣之請而撰,系對鳩摩羅什所譯《維摩詰所說經(jīng)》要旨大義的深入闡發(fā)。本書以天臺宗五重玄義為理論框架,反復宣示《維摩詰所說經(jīng)》的玄妙與不可思議,深刻揭示了該經(jīng)不思議解脫的思想奧義。本書與智顗所撰《維摩經(jīng)文疏》,共稱天臺宗《維摩詰所說經(jīng)》注疏之雙璧。此次整理,以《大正藏》本為底本,以新文豐
《中古漢譯佛經(jīng)范圍副詞同義連用研究:以本緣部為例》以范圍副詞同義連用為研究對象,選取中古時期本緣部漢譯佛經(jīng)為基本語料,在全面考察本緣部范圍副詞同義連用的基礎上,分析了其結構、語義、句法以及語用特征;同時對這些同義連用的構成規(guī)律進行了深入研究,討論了共現(xiàn)成分、組合限制、語義限制、句法限制以及語用限制,并對各限制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