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自漢代至清代的大量各類筆記、雜著、小說中輯取收錄志怪小說539篇,集合中國當代近百位從事古代文學教育和研究的專家、學者,對這些或敘述神話傳說、或描繪神鬼妖魅的古代志怪小說進行鑒賞品味,鑒評其藝術風貌、文學趣味、文學價值,并結合當代社會現(xiàn)象,幫助廣大文學愛好者從這些中國優(yōu)秀民族文化寶庫中傳承下來的特殊的文學作品中看
暫時沒有內(nèi)容
《?导肥窃娝拇蠹抑坏姆稒幵诤1焙D系烂C政廉訪司的首府雷州任照磨期間的詩集,但它在明代已散佚。應斌兄在文獻典籍中游弋時發(fā)現(xiàn)了它,并披沙揀金地尋覓和辨識,終于把它們一一地鉤稽出來,并作了很好的梳理分析,使《?导穾装倌旰蟮靡灾噩F(xiàn)“江湖”。2014年春節(jié)期間,我一口氣通讀了全稿,深感《海康集》這顆南海之珠的可貴,更
《“現(xiàn)代文學”的歧路:白先勇、陳若曦小說創(chuàng)作比較研究》為作者的博士論文。本選題以臺灣作家白先勇、陳若曦的創(chuàng)作道路為研究對象,將兩人自大學時代至其創(chuàng)作的最后階段的寫作生活予以并列性的對比,將兩人由志同道合,逐漸發(fā)展為追求各自的道路,直至他們兩人均有所成就的寫作歷程,予以生動而全面的展示。在這些展示中,作者深刻地說明了人生
《法韻紅樓:紅樓夢里的法律世界》以傳統(tǒng)法律文化為視角,透過書中描述的賈府及其人物,闡釋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的法律現(xiàn)象,主要包括家族的法律地位及意義,父權的法律內(nèi)容,父子之間、夫妻之間、妻妾之間、長幼之間、良賤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從而具體、生動地勾勒出當時人際關系的“差序格局”,對當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情給予法律文化層面上的
樂府學(第十輯)
本書題目“幾回掩卷哭曹侯”取自清代宗室詩人永忠《因墨香得觀〈紅樓夢〉小說,吊雪琴三絕句》。永忠與曹雪芹是同時代的滿族作家,彼此卻未及謀面。他在曹雪芹身后讀到《紅樓夢》感慨萬端。本書作者藉此詩句,用來表達多年研修滿族文學的基本體認。這部文集輯入作者自20世紀后期以來撰寫的34篇學術文章。第一組是對滿族文學史的總體把握,第
《唐詩彌撒曲》共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為“吟詠:三十二個音節(jié)”,由32首詩歌組成,分別為:唐詩彌撒曲(15首)、感遇·陳子昂(8首)、瞽(9首);下編為“鏡銓:三十二個幻象”,為32首詩配置了104條注文。以一一對照的方式引經(jīng)據(jù)典、對上編的詩歌元素進行了詮釋,如同鏡像,將詩意作細致的透視和呈現(xiàn)。
本書分為卷首語、新來者詩歌研究、中國現(xiàn)代詩學、中外詩歌研究、格律體新詩研究、抗戰(zhàn)詩歌研究等部分,匯聚了詩歌學界研究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書引入“文化生態(tài)”、“詩歌品格”等學術話語,發(fā)掘宋詩所蘊含的“宋賢精神”、“宋詩范式”、宋詩“氣象”及其發(fā)展歷程,探討宋詩特質(zhì)及其發(fā)展流變的生成條件、關節(jié)點及生成機制。本書所得研究結論為:宋詩題材、主題、表現(xiàn)方式、詩歌境界等“詩歌品格”及其發(fā)展、變化歷程,都與兩宋時期政治文化制度、政治事件、地域文化、詩歌文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