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內容為崔嘉寶書寫《書譜》,原卷為50米,雖為草書,但把章草的筆法融在其中。輔以文章《月出天涯星列河漢》。
《元楨墓志銘》刻于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年),屬于北魏中期的典型碑刻,現(xiàn)保存在西安碑林。它的碑刻文字古拙雄奇,飽含著生機和力量。用筆大起大落,且多變化;結體中間緊密,外部舒展,既嚴謹又瀟灑;布局井然有序,氣韻渾然一體。
《元羽墓志銘》刻于北魏宣武帝景明二年(501年),2003年出土于河南省洛陽市,現(xiàn)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墓石字體優(yōu)美,刻工精細,凝練端整,其筆畫方折峻厲,而亦參用圓筆,直畫收筆多做懸針形,蒼勁不足張猛龍碑而凝練端整足以并駕,具有北朝粗獷之風。
北魏《元懷墓志銘》,無首題。青石質,共十六行,滿行二十字。志石完好,字跡清晰,現(xiàn)藏河南省博物館。該志筆法秀勁圓潤,字法寬博端莊,章法疏朗有致。特別是端莊而靈動的意態(tài),使其成為魏楷中之佼佼者。
《司馬悅墓志》存于孟縣文化館。該志刻于北魏永平四年(511年)二月十五日,首題“魏故持節(jié)督豫州諸軍事討虜將軍漁陽縣開國子豫州剌史司馬悅墓志”,為北魏墓志書法鼎盛時期的作品。觀之俊逸拙雅、工整精美,字藏雄峻之風,滿紙浩然正氣,是學習北魏楷書的絕佳范本。
《穆亮墓志》刻于北魏景明三年(公元502年),碑文書法具有十分鮮明的魏體特征:書體多用方筆,棱角森挺,結構緊密,起筆落筆平整有力,刀削斧鑿之勢鮮明!赌铝聊怪尽窌ǹ∶劳牛P劃壯實,結體謹嚴,形態(tài)多呈方形,氣勢穩(wěn)健大度,骨力收含,為北魏墓志前期厚重盛大書風的又一種表現(xiàn)。是學習魏碑的不二范本。
《李璧墓志銘》,北魏正光元年(520年)刻。《李璧墓志銘》書法雄強茂密,獨樹一幟。楊震方《碑帖敘錄》評日:書法峭勁,極似《張猛龍碑》,而兼有《司馬景和》之縱逸,是學習北魏楷書的絕佳范本。
《元瑛墓志銘》,又名《長樂公主元瑛墓志銘》,北魏孝昌二年(526年)刊刻,現(xiàn)藏洛陽古代藝術館。此墓志為洛陽出土的世俗墓志,書法工整細膩,秀潤嚴謹,略帶隸意,大體屬于從隸到楷過渡性的“魏碑式”書體。
《元萇墓志》屬于書刻皆精一類,刀法細膩精微,加之出土不久,保存完好,文字刀口清晰如新發(fā)于硎,有利于我們在臨習中“透過刀法看筆法”,作紙上書寫的筆法還原。其風格遒麗華滋,端莊豐腮:用筆方圓兼?zhèn),線形明朗,起收有度,轉折兼用;結體茂密嚴謹,因字成形,重心沉穩(wěn),以橫取勢;韻高律嚴,形端神奕,落落大方,頗具廟堂之氣。是學習魏碑
《元珍墓志銘》全稱《魏使持節(jié)驃騎將軍冀州刺使尚書左仆射安樂王墓志銘》,北魏延昌元年(512年)八月二十六日刻,其高七十九厘米,寬為七十六厘米,志文二十二行,滿行為二十三字,現(xiàn)藏上海博物館。此碑書法上筆勢挺健,結字茂密,呈現(xiàn)較多的雄勁峻險,樸茂自然的北魏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