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78)(精)
《赫章可樂2000年發(fā)掘報告》主要內容是關于2000年考古發(fā)掘的夜郎時期墓葬的考古研究,這批墓葬的時代約相當于西漢時代。西漢時代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從王國進入帝國的時代,是“漢文化”形成、發(fā)展、擴及全國并遠播域外的時代,是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形成與早期發(fā)展的時代。本報告分六編詳細介紹發(fā)掘獲取的田野資料,以及相關的基礎研究
1999年5月至7月,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對隋唐長安城醴泉坊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發(fā)掘。共發(fā)掘出唐代殘窯4座、灰坑10個。發(fā)掘面積140平方米,發(fā)現(xiàn)大量窯業(yè)堆積,出土包括唐三彩、素燒器、模具、窯具等殘片在內的各類陶制品殘片近萬片,并出土部分玻璃殘塊及骨器邊角料等物品。該窯址的發(fā)現(xiàn),為唐三彩的產地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資料。
《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竹簡3》為《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竹簡》的第3卷,收錄長沙走馬樓第22號古井出土竹簡9000余枚。內容為三國孫吳時期(嘉禾年間)長沙地區(qū)官府文書及戶籍,另有大量賦稅文書,反映了該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交通、民族等各個方面。走馬樓簡牘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 《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已經出版兩種
《宿州文物》是一本全面反映宿州文物方面的書,是文物工作者的一本專著,適合廣大群眾及文物愛好者閱讀。目前宿州市已有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5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67處,館藏文物15000多件。宿州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城市。
《科技考古》系統(tǒng)論述了自然科學技術在考古研究中的應用及其成果,著重對中國20世紀科技考古的研究現(xiàn)狀進行了客觀總結,同時探討了21世紀科技考古的新思維和新方法。《科技考古》內容豐富翔實,配有彩圖6幅、插圖28幅,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叢書》是一套學科發(fā)展史和學術研究史叢書。其內容包括對20世
《儀征出土文物集粹》收錄儀征出土文物精品137件(套),時代自西周至清,以儀征市博物館藏品為主,部分為南京博物院、揚州博物館藏品!秲x征出土文物集粹》的出版,凝聚了廣大文物博物館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實現(xiàn)了幾代文博人的心愿。 新中國建立以來,儀征積極開展文物保護工作,全市文博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進入新世紀,儀征的文博事
本文以中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北方東魏北齊(534~577年)佛教石造像及墓葬壁畫中的紋樣作為研究對象,由兩部分組成。 上編,“紋樣概要研究”。在收集材料的基礎上,通過考古學的類型學分析,對東魏北齊紋樣進行綜合梳理,初步建立該時期紋樣的基本框架。并歸納出此時期紋樣的大體特征及東魏北齊境內各地區(qū)紋樣的特征。 紋樣的盛衰及
《大同雁北師院北魏墓群》為大同師院北魏墓群出土的石葬具的裝飾紋樣、出土陶俑的藝術造型,等等。更對北魏平城時期喪葬藝術和世俗藝術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洞笸惚睅熢罕蔽耗谷骸纷髡邽榇笸锌脊叛芯克。
本書為“1999-2000年田野考古發(fā)掘報告”,該報告正文共分十章,插圖348幅,圖版570幅,插表74個,附表40個;另有附錄4個。第一章為概論,分五節(jié)分別介紹了遺址所在地區(qū)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歷史沿革、古文化遺址分布概況、新砦遺址概況、工作經過和工作方法;第二章為地層堆積,分別介紹了探方分布和南部、北部、東部三個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