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中的共同體》是一部飽含倫理訴求的批評實例。作者希利斯·米勒作為20世紀北美*為重要的文學批評家,再次回到虛構作品對共同體的再現(xiàn)的主題。他開篇首先介紹共同體的理論,隨后用大量篇幅分別細讀特羅洛普、哈代、康拉德、吳爾夫、品欽和塞萬提斯的代表性小說,逐一分析了它們對共同體的書寫。米勒希望,通過閱讀這些作品,分析它們對共
《外國文學研究》為云南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論文匯編,共收錄19篇論文,包括文學文本研究、文學現(xiàn)象及風格研究、文學理論研究三個部分,主要從對文學文本、句式句法的文學意義、文學要素、文學作品的思想性以及文學審美和文學的審美內涵等多個角度對外國文學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價值。
詩教為中國傳統(tǒng)人文教育的核心內容,正如白居易《與元九書》所言:人之文,六經(jīng)首之,就六經(jīng)言,《詩》又首之。人是有豐富情感的生命,詩性智慧作用于人和社會,其意義豈可輕視呢!20世紀初新文化運動之后,以西方觀念來分別學科門類,雖優(yōu)點甚多,卻也造成對傳統(tǒng)詩文基本功能、歷史作用的選擇性忽略與曲解。事實上,中國古代的詩教包含了情感
《力耕歲稔:集美大學文學院百年校慶論文集》是由集美大學文學院在職教師歷年傾心寫就的論文集成,收錄了發(fā)表于各領域重要期刊的28篇論文。內容不僅涉及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的基礎研究,而且對福建地方文化給予特別關注。其中,紅學研究、西方左翼文學研究、鄉(xiāng)土文學研究、方言研究等在各自領域都有較為重要的影響,海洋文化研究則體現(xiàn)了該學術團
《讀詩·時間之水》是一部詩歌系列讀本,由詩人潘洗塵主編。本輯主要輯錄當下著名詩人如陳先發(fā)、安琪、蔡天新、李少君、尚仲敏、春樹、霍俊明、樹才等人的詩歌。既收錄當下成熟詩人的*新詩歌力作,又兼顧詩人的其他文本如批評、繪畫、對談,全面展示當下詩歌的各種生態(tài)。
本書是文學與影視比較大觀叢書第七本。選取離散及流浪主題的作品,將其文本與影視劇改編版本進行對比研究。這些不同時期的作品表現(xiàn)主人公在各種之社會及自然環(huán)境中由迷茫困惑,以及對生活的思考到*終在現(xiàn)實中找到自我,并與生活及自然和諧相處的心路歷程。本書選取七部離散文學作品及由其改編的電影進行分析,分別是《荒野求生》《沃特&mid
本套書分為6冊:初心篇、大同篇、修身篇、齊家篇、使命篇、天下篇,精選古今中外偉人名家名篇,各有側重、各具主題,全面豐富又別具一格。本書內容短小精悍,每篇選文均有作者介紹、創(chuàng)作背景和相關延伸閱讀,并配有名言警句,讀后令人掩卷深思,富于啟迪。
新世紀文學未來已來,以時間膠囊,封存我們時代的巨匠與經(jīng)典 重新定義21世紀文學經(jīng)典?文學未來大預言?“匿名作家計劃”第二輯激烈交鋒
川端康成被評價為以獨自的樣式和濃重的感情,描寫了日本美的象征,完成了前人沒有過的創(chuàng)造。 《新文章讀本》是川端康成于1949年2月至1950年11月在《文藝往來》雜志上刊登的題為《新文章講座》的連載合集。是川端康成的文藝評論總集。自幼熟讀《源氏物語》《枕草子》的川端從懷舊情緒出發(fā),大力推崇有生命的文章。全書分十章,引用
《詩探索11》由吳思敬、林莽主編,分為理論卷和作品卷。理論卷堅持高品位和探索性的品質,為詩歌創(chuàng)作者和愛好者提供發(fā)表言論的平臺,內容為來自名家或實力雄厚的新銳詩評家或詩人,具體欄目內容包括紀念詩人彭燕郊逝世十周年、詩學研究、林莽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選輯、張中海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選輯、外國詩論譯叢。作品卷是整理詩壇上出現(xiàn)的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