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紀念劉開渠對中國美術事業(yè)做出的卓越貢獻,“劉開渠與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展”于2019年9月26日開幕,本書為此次展覽的配套畫冊,精選了劉開渠最具代表性的近50件雕塑原作和相關珍貴歷史文獻,全面地呈現出他的藝術人生和藝術成就。劉開渠,安徽蕭縣人,是中國現代美術事業(yè)、中國現代美術教育事業(yè)、中國現代雕塑事業(yè)、中國現代美術館事
泥土的生命——無錫惠山泥塑藝術展
北京中軸線不只有宏大篇章,還有精微智慧。中軸線上的古獅,包括石獅、青銅獅和鎦金獅多對,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符號之一。本書以地理位置為紐帶,將中軸線南端、中心、北端、東側、西側建筑門前的古獅串聯起來,圖文并茂地解讀了匠心獨具的一對對古獅的造型、歷史及背后的故事。
“陸地和聲”一詞源于2019年藝·凱旋畫廊為作者舉辦的同名個展。本書分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收錄和呈現4件個展作品以及近十余年創(chuàng)作的其他藝術品,共計23件。這些形式多樣的藝術實踐,均為藝術家在身處不同的社會語境中對自身生命體驗和社會變化的感知與探索。第二部分:以專題文章、評論、人物對談等多種形式的文學創(chuàng)作作為穿插,以求形
鄭興國,中國木雕藝術家,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嵊州根雕)代表性傳承人,浙江省工藝美術行業(yè)協(xié)會常務理事,紹興市工藝美術行業(yè)協(xié)會副會長。鄭興國的作品《寒江獨釣》在參加中國國家博物館工藝美術作品邀請展時,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他說:“根雕就是我的孩子,被國家博物館收藏,是作品最好的歸宿!编嵟d國是中國根雕
本書書收錄了壽山石雕刻師林霖近年來創(chuàng)作的約80件壽山石雕刻作品。林霖擅長壽山石圓雕、高浮雕創(chuàng)作,尤其擅長人物形象雕刻。他的人物作品具有鮮明的形象特征,飽滿生動的神韻、簡潔流暢的線條,作品善于利用石頭天然巧色,巧妙構思,把傳統(tǒng)雕刻技藝與現代雕塑美學融為一體,在傳承中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耕石見心林霖雕刻作品集》較好地展示了原作
《唐世儲雕塑》作品集涵蓋了唐世儲先生從藝近六十年來的藝術創(chuàng)作及藝術人生。內容包括加上雕塑創(chuàng)作;任務肖像寫生、創(chuàng)作;室外紀念性雕、紀念館、博物館主題雕塑;名人、園林等雕塑。本書記錄了唐世儲從“少年畫家夢”到步入四川美術學院到成為一位雕塑家的過程,記錄了唐世儲先生創(chuàng)作的一百余件雕塑作品,用雕塑來記錄歷史,用雕塑記錄一位雕塑
本書介紹了玉皇廟元塑二十八星宿,從形象構成、塑造手法、審美趣味等方面入手賞析。內容包括:軫水蚓:殿內南起第一尊造像;翼火蛇:殿內南起第二尊造像;星日馬:殿內南起第三尊造像;鬼金羊:殿內南起第四尊造像等。
本書以精美的圖片和精準的點評文字,匯編了2020年中國玉雕·石雕作品“天工獎”金獎、銀獎、銅獎、優(yōu)秀作品獎、最佳創(chuàng)意獎等眾多的精彩作品。簡要介紹了評選活動作品征集、送展、評審、布展、攝影等環(huán)節(jié)的點滴歷程。為讀者全方位展示了“天工獎”這一業(yè)界最具公信力和影響力的權威獎項的獲獎作品,獲獎玉雕藝術大師們的高超技藝,以及評選的
當代青年雕刻藝術家陳貴洪的石雕創(chuàng)作以傳統(tǒng)題材為主,作品在國內外的展覽、比賽中屢獲嘉獎。其作品以石形構思,以石色布局,在傳統(tǒng)中進行探索、積累。創(chuàng)新。本書精選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40余件,較集中地展現了其作品風貌與特色,頗具收藏與欣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