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馬克思的博士論文《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壁鳩魯?shù)淖匀徽軐W的差別》的梅林版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歷史考證版。馬克思的博士論文完成于1841年3月底,他在當年的4月15日,于本人未到場的情況下,以該篇論文獲得了耶拿大學的博士學位。不過這篇論文在馬克思生前并未發(fā)表,它首次發(fā)表在梅林編輯的《卡爾·馬克
意識形態(tài)作為歷史性的概念,本身具有多義性與含糊性,而進入中文語境后,此概念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也經(jīng)歷了歷史發(fā)展的復雜演變,這對今天我們理解意識形態(tài)概念產(chǎn)生重要影響,進而對正確把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也帶來深刻影響;诖,本書把意識形態(tài)概念作為研究對象,以馬克思恩格斯,尤是馬克思在著作、文稿、書信等文獻中對意
馬克思主義哲學精深博大,名著很多,本書選取《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神圣家族》《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恩格斯晚年關于歷史唯物主義的書信》《論住宅問題》《恩格斯晚年關于歷史唯物主義的書信》等部分經(jīng)典著作,從經(jīng)典簡介、佳句解讀、研究闡釋三個部分進行研讀和學習,讀者可從中領會原著作中深刻的思想精髓,
本書從中國共產(chǎn)黨的理論工作者、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共產(chǎn)國際具體影響的維度來考察毛澤東思想形成和大眾化的歷史,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大眾化相伴而生;黨的理論工作者和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是推動毛澤東思想形成和大眾化的主要力量;黨的理論工作者和領導人群體呈現(xiàn)出系列共性,即早期系統(tǒng)學習過馬列主義、注重結合實際情況、以民眾為中心、與錯
本書從多維度、多視角,多層面闡釋了“青春”與馬克思的“遇見”和對話,飽含青春氣息、具有青春魅力。本書包括文本閱讀中的馬克思、歷史深處的馬克思、思想論戰(zhàn)中的馬克思、科學信仰中的馬克思、青年的困惑與馬克思等,從如何閱讀馬克思主義著作經(jīng)典、馬克思的個人成長史、馬克思對錯誤理論的批判、信仰轉變、當代青年困惑與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
馬克思的朋友圈,不僅是記錄馬克思生活的小天地,也是展現(xiàn)他世界觀的大舞臺;不僅是友誼小船的避風港,也是思想碰撞的辯論場!恶R克思的朋友圈》以權威史實為基礎,用通俗有趣的語言,講述了馬克思和朋友之間跌宕起伏的動人故事。這些朋友中,既有馬克思的“第二個‘我’”和“置頂好友”恩格斯、“星標好友”海涅、沃爾弗、威斯特華倫、費爾巴
馬克思思想過時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后,人們忽然發(fā)現(xiàn),原來當今資本主義社會的許多問題,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都曾論述過,替換掉一些具體詞匯,他的論斷依然有效。馬克思思想仍然是解讀與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最好武器。盡管《資本論》是在19世紀的工業(yè)環(huán)境中完成的,但是馬克思的基本理論框架在當今依然有效。
本書分四個部分詳細闡釋了馬克思的歷史道路理論。首先,對馬克思歷史道路理論的“二律背反”誤讀進行了解讀,認為其忽視了馬克思歷史道路中具體化的內在要求。其次,辯證闡述了黑格爾建構起的歷史道路理論,指出黑格爾的歷史哲學和整個思辨體系實際上指向超歷史的理論終局。再次,詳細闡釋了馬克思對黑格爾哲學的批判與發(fā)展,揭示出“具體—抽象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服膺康梁之說;悔不該沖撞了您;政治改良一途,可謂絕無希望;素以領袖同志的意見是對的;秋收起義“受了挫折”、“嚴重損失”等!睹珴蓶|的自我批評》一書由長期從事中共黨史研究,特別是毛澤東研究與寫作的著名學者、作家楊慶旺所著。本書選取了毛澤東在革命生涯中進行自我批評的22個故事,既有毛澤東對沖撞老師的賠禮、
本書收錄了《中國共產(chǎn)黨長期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黨內政治文化向度》《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咨詢結合的發(fā)展走向探析》《新時代西安城市精神的傳承與發(fā)展》《重大突發(fā)事件中民族精神的功能探析》《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意義》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