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量野生動植物種族的滅絕,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已是我們刻不容緩的責任。本書將各種鳥的象征、傳說以及生存繁殖環(huán)境,以文學語言的形式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以期引起社會高度重視,從而喚醒人們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野生飛鳥的意識。
人人都焦慮,人人都厭惡焦慮。但是,焦慮也有好的一面!常見的心理問題,如脆弱、敏感、內向、創(chuàng)傷等,會引起焦慮,但這些焦慮中也都蘊含能量,對個人成長有著非凡的意義。作者以臨床心理咨詢師的身份,剖析真實個案,揭示焦慮也能使人具備超強的預判力、專注力和執(zhí)行力,給讀者支持和力量、舒適和自由。本書寫給深受焦慮困擾的人,是一本治愈之
歐洲的城堡和莊園酒店,有講不完的故事。它們可能是哥特風格、喬治時期建筑、維多利亞風格、都鐸時期建筑;它們有關藝術,墻上的畫兒,室內的設計,園子里的雕塑,花園的規(guī)劃都留下過大師的痕跡;它們有關傳承,其中還居住著伯爵、公爵,你可以遇見時和他們互道早安;更重要的是,城堡酒店是有依然“活著”的:新人在這里結婚,家庭在這里休閑,
《未必說》分為“文化的意外”“傳統(tǒng)的鏡像”“歷史的蒸餾”“智識的張力”四輯,視野廣闊,睿智理性。文章常以傳統(tǒng)文化觀照現(xiàn)實人生,并化用到對世事的判斷上,打通了中國傳統(tǒng)與當下的諸多通道。這些文章沒有簡單的臧否,白描式的刻畫與論述中,寄托著對現(xiàn)實冷靜的思考和對文化深刻的理解。
本書是臺灣著名勵志作家PETERSU的又一本散文隨筆精品力作。我們或許都曾出現(xiàn)在這本書里的某個生命經驗里,曾為了那些不理解而逃避;曾忽略過身邊那些摯愛的人。最后,繞了一大圈才發(fā)現(xiàn),最重要的原來一直都在身邊,最想去的遠方就是回家。
本書是冒襄關于愛與離散的淚筆記人之書,共四卷,一記作者與董小宛相識、相愛,終成眷屬的曲折過程;二記焚香品茗、花前月下的嫵媚時光;三記甲申之變后流離失所經歷的險難困苦;四記與姻緣相應的讖言和夢兆,全書哀感惋艷,瑣細真摯,卻也春光無限。
本書既是沈復作為一介書生對人生的快意告慰,也是他作為一位深情夫君寫給愛妻的綿長悼文,有閨房記樂,有閑情記趣,有浪游記快,也有坎坷記愁,即使顛沛流離,布衣蔬食,宿疾纏身,沈復夫婦也總能在花月詩酒間發(fā)現(xiàn)賞心樂事。林語堂在談到此書時說:“一個謙卑渺小的生命能快樂地過一輩子,才是宇宙間之至美。”
婁江,與吳淞江一樣,是太湖入海的重要泄水通道。古往今來,它不息東流,溝通內陸與海洋,更承載起漫長歲月、豐蘊歷史、厚重人事,堪稱江南歷史文化的地理象征。多年來,散文作家陳益以太湖流域為出發(fā)點,以“長三角一體化”為視角,擷取江南水鄉(xiāng)千百年間的濤聲浪花,寫下一篇篇文化隨筆,分為“不系舟”“魚米巷”“眾生相”“婁江月”四輯,回
《漢譯文學序跋集》是一套大型民國文獻匯編,上限以甲午戰(zhàn)爭為界,并以收錄譯本序跋為主,早期晚清部分適當擴至報刊譯序跋;下限至1949年止。從晚清至民國時期五十年間出版的幾千種譯作中收錄了2000余篇序跋,共450余萬字。這是學術界第一次全面收錄晚清民國時期的漢譯文學序跋,可以說是目前體量蕞大的一次漢譯序跋集成。本輯收錄1
《凌刻套印蘇長公小品》,四卷,共收入東坡小品一百七十七篇,包含賦、序、記、傳、啟、策問、尺牘、頌、偈、贊、銘、評史、雜著、題跋、詞、雜記等十六類。其中數量最多的是題跋、雜記和尺牘。東坡小品內容極為豐富,有記人、記事、記游,有談養(yǎng)生、美食、醫(yī)藥、花木、文房用品,有論述政治、評點歷史人物,有品鑒書畫,有與友朋書信交流等,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