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民族大學生漢語學習系列規(guī)劃教材之一,全書共有導論語音、語法、話語、詞匯、文字等六章內容。主要講授現代漢語在靜態(tài)結構系統(tǒng)和動態(tài)運用系統(tǒng)兩個方面的基本原理,為深刻理解現代漢語提供一套有效的分析工具,為漢語應用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建立一個新起點。其目標讀者是民族院校相關專業(yè)的大學生,也可供其他類型院校的學生和廣大中小學漢語
該著作采取語序研究視角,運用語義分析、偏誤分析及漢英、漢西對比等研究方法,基于大規(guī)模語料庫,探討了現代形容詞的狀語和補語功能。對只能做狀語不能做補語、只能做補語不能做狀語和既能做狀語又能做補語的形容詞的語義特點進行了分析,梳理了狀態(tài)補語和方式狀語的語法功能,并對二者異同進行了深入比較。考察了形容詞的語義特征與狀補句位義
《荊音韻匯》是清道光年間荊溪縣(今江蘇宜興南部)秀才周仁編寫的一部宜興方音韻書,目前僅發(fā)現孤本藏于北京大學圖書館,該韻書對吳語史研究、方音韻書等方面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本書是第一部研究《荊音韻匯》的專著。全書分為上下兩部分,上編是對該文獻版本、作者、體例及語言學方面的研究;下編是作者抄錄、整理、點校的文獻原本。作者的研
《探義尋根:徐山文字訓詁萃編》自選了本人30年來在古文字和訓詁考釋方面的有關論文52篇,致力于中國文化思想的尋根。 內容主要有三部分。 第1部分為古文字考釋,著重考釋疑難甲骨文的形體義和本義問題。 第2部分為經典文獻詞語的考釋,重點關注《周易》《老子》《莊子》《潛夫論》這四部專書中的訓詁問題。 第3部分為漢語言
《國際漢語教育人才培養(yǎng)論叢(第5輯)》包括美國中小學漢語教學現狀、漢語國際教育培訓、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導師隊伍建設、漢語教材的開發(fā)、漢語教育中的文化傳播等內容。文章共有20余篇,作者主要是來自漢語國際教育的一線教師和漢語國際教育的志愿者。
文化詞是人類語言詞匯系統(tǒng)中普遍存在的詞匯類別之一,以往語言學界對這類詞的描寫與分析莫衷一是。由趙明編著的《現代漢語文化詞研究》系統(tǒng)總結、歸納了文化詞的研究現狀,并從文化對共時詞義的系統(tǒng)影響角度出發(fā),以“概念空缺”與“特殊文化含義”兩條準繩提出了現代漢語文化詞的界定標準。同時,從語言維度與文化維度將現代漢語文化詞分成不同
迄今的古漢語顏色詞研究,或限于少數詞原子主義的個體考釋,或限于常見詞的文化闡釋,尚缺少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侯立睿編*的《古漢語黑系顏色詞疏解》以古漢語黑系顏色詞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全面系統(tǒng)的考察,審定出古漢語黑系顏色詞151個,其中單音節(jié)詞80個,雙音節(jié)詞45個,三音節(jié)詞24個,四音節(jié)詞2個:按其產生來源分為八類,堅持
美國科技與中文教學(協(xié)會)源于美國漢彌爾頓大學2000年發(fā)起的《21世紀國際漢語電腦教學研討會》雙年會(原名《21世紀北美漢語電腦教學研討會》),該會以專門討論中文電腦技術教學,發(fā)表該領域新研究成果,并在會上提供多種電腦技術教學工作坊教授新電腦教學技術與應用軟件著稱。 《美國科技與中文教學2016》收
《漢字與出土文獻論集》是學術論文集,共收錄論文45篇,大部分是在核心期刊發(fā)表過的論文,也有少數幾篇未刊論文。論文內容主要分三個方面:一是漢字理論和漢字發(fā)展史的研究;二是《說文解字》等小學字書的研究;三是出土文獻字詞考釋。
《漢語小詞典》(僧伽羅語版)是一部初階漢外外漢雙向詞典,主要為母語為僧伽羅語的具有初級漢語水平的漢語學習者編寫。全書漢語僧伽羅語部分收詞4000條左右,包含了《新漢語水平考試大綱》(HSK6級)、《HSK漢語水平考試大綱》和中國國家語委頒布的《現代漢語常用詞表》中的高頻詞。僧伽羅語漢語部分收詞3500條左右,均為僧伽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