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打破傳統(tǒng)的人事物摻雜混說的編排方式,加以全面系統(tǒng)的整理,將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社會的發(fā)展進步以及重大歷史事件按“概述”與“紀事”兩部分分別記述,力圖達到條理清晰、言簡意賅、直觀通達之效果。再加以精當準確的插圖,通俗生動的文字敘述,給人清新明快、輕松舒怡之感。
本書是歷史上第一本紀傳體史書,它不同于前代史書所采用的以時間為次序的編年體,或以地域為劃分的國別體,而是以人物傳記為中心來反映歷史內(nèi)容的一種體例。從此以后,從東漢班固的《漢書》到民國初期的《清史稿》,近兩千年間歷代所修正史,盡管在個別名目上有某些增改,但都絕無例外地沿襲了《史記》的本紀和列傳兩部分,而成為傳統(tǒng)。
《沙頭里志》系曹煒于順治17年(1660)首創(chuàng)。是書共十卷,摭拾采諮,精詳悉備。系統(tǒng)記載了太倉封域、風土、物產(chǎn)、營建、水利、選舉、職官、人物、藝文、祥異等方面的社會史實。至乾隆間,因時勢變遷,陸松齡廣采眾說,加以增訂。立目略異于曹志。地所記域兼及穿山、戚浦,并于曹志記事后有疑問者,均加按語,予以考證,頗見謹嚴。
明代萬歷年間所修的一部鎮(zhèn)江地區(qū)的方志。全書36卷圖1卷,下設郡邑志、山川志、戶口志、賦役志、官守志、士品志、文翰志、雜志等大類。各大類下又分設建置沿革、鹽鈔、均徭等細目。此書收羅宏富,內(nèi)容極為豐富,是研究明代鎮(zhèn)江地區(qū)社會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狀況不可或缺的一部重要資料。
舊志影印。28卷,卷1敘縣,卷2敘山,卷3敘戶、敘賦、敘兵、敘俗,卷4敘產(chǎn)、敘災、敘宅(園)、敘墓,卷5敘學,卷6敘神,卷7敘官,卷8敘科,卷9敘仕、敘武、敘恩,卷10~16敘族,卷17敘閨,卷18敘藝、敘二氏(釋、道);卷19~20敘詩,卷21~27敘文,卷28敘遺。前有龔立本《序》、佚名《題識》。舊志《序》10,儒
本書將民國十二年《重修芮城縣志》和清光緒丙戌年《永濟縣志》摘錄結合起來,集成一部反映今芮城縣境的完整內(nèi)容的舊志影印出版,便于人們對芮城的了解和認識,利于芮城的讀志、傳志、用志,更好地發(fā)揮地方志的存史、資政、教化作用。
《海虞文征》一書是由邵松年根據(jù)自己所收藏的江蘇常熟地區(qū)先賢著述編輯而成,該書是較為有名的地方文獻總集,具有一定的文獻參考資料價值。該書的流傳不廣,較為珍貴,F(xiàn)據(jù)常熟圖書館所藏清光緒鴻文書局石印本印影出版。
本書詳細地記錄了江蘇省常熟市自上古至明代嘉靖年間的歷史,內(nèi)容包括天文、地理、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社會、人物、風俗,各種門類應有盡有,F(xiàn)代人評論鄧韨所修的《常熟縣志》:創(chuàng)立體例、網(wǎng)羅放失、敘致簡嚴。本書是明代所修的六部常熟縣志中較為完備的一部。
本書詳細地記錄了江蘇省常熟市自上古至明代年間的歷史,內(nèi)容包括天文、地理、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社會、人物、風俗,各種門類應有盡有。既記錄大事要事,也記錄有意義的小事,是一本研究常熟市歷史的重要文獻參考書。
《黑圖檔?道光朝上》收入道光元年至道光二十九年京來檔15卷,京行檔19卷,部來檔57卷,部行檔62卷,檔案原件滿漢文各半,每件檔案都編譯了中文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