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圖書館文庫》就聚集了胡適、蔡元培、王云五、林語堂、豐子愷、朱光潛、馬寅初等當時就令人矚目、現(xiàn)在更令人追懷的學者、文化人士。在讀書方法的問題上,他們中有人提倡要有系統(tǒng),有人卻認為興致更加重要;有人會在眼、口、心、手等部位的運用上逐一叮囑,有人則將自己多年來孜孜不倦的苦讀經(jīng)驗傾囊相授。
《中國漢字文物大系》是2010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是國內第一部系統(tǒng)收錄歷代各類文物上所見文字的原始形態(tài)并附具體語境,以全面呈現(xiàn)漢字形義源流和書體發(fā)展演變軌跡的實物文字資料整理類大型工具書。 全書15卷。前14卷為正文內容,按照《說文解字》540部首的結構統(tǒng)領全書,系統(tǒng)收錄了自先秦至唐代各類文物上所見漢字的原始形
本書精心選取了2000多則典故,分為言志、情感、形貌、經(jīng)濟、世態(tài)、閑趣、言語、勤政、暴政、國家、司法、品行、學問、境遇、罪戾、交往、失策、謀略、景物、時令、人倫、哲理、功業(yè)、技藝、軍事等篇。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初版于1901年,即清光緒二十七年。全書四卷(八冊),共選三千二百九十一個漢字,插圖七百六十二幅。第一冊為凡例、類字和檢字索引;第二冊為卷一,所收漢字包括天文地理、自然現(xiàn)象、山川河岳,各國知識、地方小志等;第三、四冊為卷二,所收漢字涉及人事物性、樂器武器、花鳥魚蟲、礦物金屬等;第五、六冊為卷三,所
《三晉文字編》(全六冊)是一部專門收錄傳世及新出土三晉文字字形的古文字工具書,是三晉文字最新最可信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者!度龝x文字編》全面整理至2012年底已發(fā)現(xiàn)和公布的三晉文字材料,并作窮盡式的收集,選擇最具代表性的字形編纂而成。全書按《說文解字》字序,分為十四卷作為正編;次列合文,不識字和疑難字一并收入附錄中。正編部
宋代大型官修韻書《集韻》,全書收字53525個,義項、書證都極為豐富,宋以前大量字音、字義賴此得以保存。因此,《集韻》具有很強的音韻學、訓詁學和文字學價值。 《集韻校本》凝結了趙振鐸先生五十年心血。他以顧千里嘉慶十九年(1814)重修曹氏刻本為底本,校以中華書局《古逸叢書》三編影印宋潭州刻本等5個珍稀版本,收錄前人對
本書收入揚雄《方言》以降的歷代方言研究文獻和各大方言區(qū)域的方言資料50種,從縱橫兩個角度反映了我國歷代漢語方言研究的狀況。其中收錄的一些抄稿本更是難得一見,為當代漢語方言史和地方方言研究提供一些便利。
《字源(套裝上中下冊)》以探究字源為宗旨。收錄古漢語中比較常見的字頭六千余個,按《說文》順序排列。字頭用繁體,行文用簡體,行文中涉及繁體則使用繁體。繁體字的規(guī)范參照《康熙字典》,簡化字以《簡化字總表》為準。字下加注古音和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讀音。古音標注依據(jù)《古韻通曉》。異讀詞,以普通話審音委員會1985年審定的讀音為準,未
本書由書法家邵玉錚先生以其國家——方圓米格為載體,歷時多年,精編而成。本書系中國書法大字典中的精選本,所輯錄的范字,上自殷商時的甲骨文,下止清代大家的手筆。分別以楷、行、草、隸、篆的順序橫向排列,并注明了時代與出處,方便當今的廣大讀者和書法愛好者的研究需要。全書共收字目3930個,五種書體合計達31338字。本書對認字
本書完稿于公元100年,到公元121年才有其子上奏。后數(shù)百年輾轉傳寫謬誤甚多。宋太宗雍熙三年徐鉉等奉命校訂,并付國子監(jiān)雕版,才得以流傳。本書根據(jù)日本巖崎氏靜嘉堂藏本原大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