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西泠,翰墨春秋,文化重鎮(zhèn),凝結著中國書、畫、印的人文真氣。創(chuàng)立于清光緒三十年(1904)的西泠印社,是我國現(xiàn)存歷史悠久的文人社團。最近,西泠印社出版社推出大型研究性畫集《周天黎中國繪畫藝術研究》,由三位治學嚴謹著稱的美術史論家范景中任主編,鄧福星、曹意強擔綱學術主持,有吳作人、饒宗頤兩位前輩老宿題詞褒揚。而畫冊中百
書法藝術博大精深,想要窺其門徑,臨習經(jīng)典作品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但目前市面上相關的圖書大多只有原帖而缺少技法分析,或者技法分析比較泛泛,初學者很難入門。由此,我社特別策劃出版了這套《歷代名家碑帖臨習技法精解》。叢書由著名書法家及書法理論家周世聞先生主編,精選我國古代傳世精品碑帖來深入解讀其中的書法技藝和魅力,包括《王羲
陳子莊先生自幼習畫,早年在成都等地賣畫,受齊白石、黃賓虹啟發(fā)。中年生活坎坷,仍作畫不輟。1988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遺作展轟動畫界。曾任四川省文史館研究員、四川省政協(xié)委員。代表作有《山深林密》、《秋山如醉》、《溪岸圖》等。有《石壺論畫語要》《石壺冊頁精品集》是四川博物院遴選所藏先生精品畫作,結集出版。
本書為書法篆刻作品。自古以來,歷代名家留下了許多贊譽杭州的不朽詩篇及畫作,成為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近年來,作者在重讀這些詩篇,欣賞畫作時,觸景生情,猶若身置其中,思緒萬千,遂擇其六十首書之并篆印數(shù)十方,以贈浙江大學,望青年學子在攻讀學業(yè)的同時,更加熱愛、繼承
本書畫集是廣州城市職業(yè)學院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結晶,共收錄方楚雄、方侗等中國美術協(xié)會會員、廣東省美術協(xié)會會員的繪畫作品、書法作品各80余幅,具有收藏或禮品贈送價值。
穴神奇秘譜移三卷,明代朱權編撰。成書于明初洪熙乙巳年(一四二五),是現(xiàn)存刊印*早的琴曲譜集。朱權(二二七八—一四四八),自號大明奇士,號涵虛子、丹丘先生、腥仙。為朱元璋第十七子。少時即聰慧機敏,好學博古。『靖難之變』后,封于南昌終老。其在南昌寄心于道,求清靜和韜晦,終日讀書鼓琴,著書立說。除《神奇秘譜》外,還著有《太和
《中興頌》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楷書代表作,被后世認為“魯公法書”,體現(xiàn)了顏楷成熟時期的典型風格。《中興頌》碑文為元結上元二年(761年)所撰,顏真卿于大歷六年三月正書。唐大歷六年(771年)六月刻于湖南省祁陽縣浯溪東山摩崖!吨信d頌》摩崖高寬皆在四百五十厘米左右,左行,直書,凡二十一行,滿行二十字,共二百六十余字。該碑
《耕織圖》是一部成套描繪我國農(nóng)桑生產(chǎn)圖像的農(nóng)書,被譽為“世界首部農(nóng)業(yè)科普畫冊”、“中國較早完整記錄男耕女織的畫卷”。為宋樓璹編繪,成書于南宋高宗時期,意在勸說朝廷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民間疾苦。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帝南巡時,得《耕織圖》,隨即命宮廷畫師焦秉貞據(jù)此另繪耕圖、織圖各二十三幅,并親自作序并逐幅題詩。焦秉貞繪
《伊闕佛龕碑》亦稱“三龕記”“龍門三龕碑”“伊闕佛龕之碑”,唐貞觀十五年十一月(641)刻于河南省洛陽龍門石窟壁賓陽洞內。碑文記述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為其亡母長孫皇后做功德等事跡。岑文本撰文,褚遂良正書。此碑為摩崖刻石,字體清秀端莊,寬博古質,筆力挺勁,氣韻廣博,是早期褚書代表作,也是現(xiàn)存褚書字體較大的碑刻。此本為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