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雜劇《西廂記》是中國古代戲曲膾炙人口的名著,明清兩代刻本頗豐。本書輯結明末戲曲版畫中兩套頗可稱道的名品,凌瀛初刻朱墨套印《千秋艷圖》以及閔齊伋刻彩色套印《會真圖》。二者皆以《西廂記》為底本,范式超出刻板印象,從文本中脫離出來獨立成冊,其圖文、刊刻、裝幀,皆顯示出很高的藝術價值,展現(xiàn)了戲曲與版畫兩種藝術的交融、互動與共
本書共分十冊,影印出版。第一冊期刊前有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都市藝術資本”工作團隊成員所撰寫的題解,敘述了期刊的基本信息、產生的背景情況、期刊的主要構成與內容以及深遠的意義。第一冊有全書總目,每冊前均有分目錄,第十冊有索引,以便于讀者查詢。
本書所選作品為范曾先生2024年新春展中的書畫佳作160余幅。他的作品多隨感而發(fā),即興神馳,從中可看出他深厚的繪畫功底及濃厚的人文關懷精神。繪畫作品多為歷史人物,范曾先生為了表現(xiàn)歷史人物神韻,潛心研究歷史,悉心揣摩古今名家之作。人物以白描勾勒輪廓,線條流暢、遒勁有力,極富表現(xiàn)力,刻畫出了生動的人物形態(tài)。范曾先生的書法作
《中國電影大典》(全20冊)由丁亞平主編,全書2200余萬字,4000余幅圖片,第1—14冊為“影人影片卷”,第15—16冊為“機構人物卷”,第17—18冊為“期刊編輯卷”,第19—20冊為“北京電影學院卷”。全書收錄自中國電影誕生之日起至今的有代表性的影人及其影片,代表性的電影機構及機構人物,代表性的期刊及編輯人物詞
《中國電影大典》由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研究社丁亞平研究員主編,匯集國內一批電影學者編纂的大型電影類大型文獻類圖書。圖書收錄自中國電影產生以來的影人、影片、機構、研究等詳細信息,包括影人傳略、相關典章、記憶評述,影片簡介、相關評論等等。本稿件為《中國電影大典》影人影片卷第一卷,收錄60位自電影誕生以來至1904年出生的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堅實根基。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我們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xiàn)中華審美風范
本卷為中國電影大典系列叢書之一種,所收錄期刊的時間跨度自1921年4月1日至1940年11月,所收錄的期刊達104種,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全面展示了這一時期我國電影業(yè)的發(fā)展狀況。 《中國電影大典》由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研究社丁亞平研究員主編,匯集國內一批電影學者編纂的大型電影類大型文獻類圖書。圖書收錄自中國電影產
本書為蘇州博物館館藏書畫精品圖錄,從蘇博館藏書畫中遴選出240件(套)而成,略分四個單元,主要根據(jù)歷史序列展開,在力圖體現(xiàn)傳統(tǒng)書畫史本身演化發(fā)展脈絡的基礎之上,特別注重突出蘇州本地之文脈與藝術傳統(tǒng)。收錄作品跨度從唐至近現(xiàn)代,大致以時間為序,以風格為類,共分為四個單元:一、古意至上——宋元以前書畫;二、南宗氣韻——明代書
本書是紀念張大千先生誕辰125周年精品書畫集,甄選了海內外各大博物館部分藏品,精心挑選了世界各地著名拍賣公司的部分拍品及部分從未面世的優(yōu)秀藏品,共有300余幅作品,有山水、人物、花鳥等系列作品,并有局部細節(jié)圖,使讀者在學習他整幅作品全貌的同時,又能對他用筆用墨的細節(jié)加以研習。后拉頁對張大千一生的經歷做了詳細的列出,讓讀
本套書包括陜北民歌大典:陜北民歌.黃陵黃龍洛川卷、陜北民歌大典:陜北民歌音樂研究、陜北民歌大典:陜北民歌演唱技法研究、陜北民歌大典:陜北民歌概述、陜北民歌大典:陜北民歌.定邊靖邊卷、陜北民歌大典:陜北民歌歌詞精選:上、中、下冊、陜北民歌大典:新時期陜北民歌的傳承、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陜北民歌大典:陜北民歌.革命民歌卷、陜北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