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藏文文獻(21)
利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及其他相關資料,按照《文物保護法》的分類原則,并結合地域特色,對區(qū)內歷史文化資源進行分類展現(xiàn),以資源點全景及細部圖片為主,配以文字;同時通過地圖標示和類別概述,介紹歷史街區(qū)、風貌區(qū)、歷史地段等片區(qū)情況。文物類別初步確定為六大類,即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和其他版
該書共10卷,按照古代三級行政區(qū)劃分為部表、郡表、縣表三部分,是一部學術價值很高的歷史地理文獻。書中諸表包括秦漢至元明各種政區(qū)的發(fā)展變化情況,記載了從上古至明代的中國歷代行政區(qū)劃的變遷沿革和地名的異同更替。清道光十三年(1833)付印,本選題以此為底本影印。
本書收錄建川博物館所藏侵華日軍新羅實藏、平井正男在中國期間所記述的日記。日記記錄了這兩名日軍士兵在中國的作戰(zhàn)情況、所見所聞、戰(zhàn)爭感受、與家人的書信聯(lián)系等情況,反映了其所在部隊的侵略軌跡,以及掃蕩村莊、虐殺中國人、設置慰安所等一系列罪行,是日軍侵華的鐵證。本書是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和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建川博物館館藏二戰(zhàn)時
《松陵文集》是南社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陳去病先生匯輯的蘇州地方文獻,收輯自漢代迄清蘇州地區(qū)名賢之文。全書共四冊五十五卷,初編出版于1911年,二、三編出版于1922年,書前有劉師培所序言,是研究作為人文淵藪的蘇州地區(qū)歷代文學發(fā)展進程的重要資料。目前存世極少,此次據(jù)1922年百尺樓叢書本影印。
《南社史料輯存:南社社友錄(套裝1-4冊)》以珍藏于國家圖書館的原始檔案《南社入社書》為基礎,全面考訂、梳理了1100余位南社社員的生平履歷,另附有新南社社友名錄、南社湘集社友名錄、南社歷次雅參加者名錄、南社紀念會參加者名錄以及南社社友參加社團名錄等資料,同時配以《南社入社書》影印件,是迄今為止關于南社社員信息*為翔實
全套書整體分為縱、橫兩條線,縱線以時間為序,將20個唐代墓葬按歷史先后次序排列,客觀反映由初唐、盛唐到唐中晚期轉變的時代面貌和生活狀態(tài);橫線為單個墓葬的壁畫編號排列順序。以此兩條主線將作品串聯(lián)起來,詳細介紹各個墓葬的史料背景,完美呈現(xiàn)壁畫作品。對于單個墓葬的展現(xiàn),包括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文字資料含墓葬壁畫相關壁畫資料和
杭州是中國東南沿海富有地緣特色和代表性的歷史地區(qū)。《杭州史稿(套裝共5冊)》將新中國成立前的杭州歷史分為遠古文明發(fā)源、先宋文明復興、兩宋近世化、晚清民國五個階段,以多學科和新史學方法從文明史意義上論述“何以杭州”這一核心問題。
本套書影印出版,收錄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三縣明清時期的地方志,包括《雄縣志書》《容城縣志》等,并附錄部分地方檔案文獻如《保定商會檔案》《救濟院檔案》中有關三縣的資料。是一套地情書,史料豐富,研究價值高,對當?shù)氐奈幕ㄔO,具有積極意義。
本書是法國遠東學院和北京師范大學合作研究項目北京內城寺廟碑刻與社會史的延續(xù)成果,接續(xù)前三卷,以乾隆《京城全圖》為坐標和基本線索,調查研究北京內城的寺廟,實地訪談、拍攝照片、撰寫廟志、釋錄碑文,并附有碑圖和寺廟插圖。第四卷所研究的是《京城全圖》第四排范圍內的寺廟,共145座,輯錄碑記、塔銘等147通,并有本書未撰寫廟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