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交通史稿》是滿鐵為了使東北鐵路突破1萬公里時開始編纂的,其目的是搜集整理有關近代交通發(fā)展資料,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實證性研究,目的是為了全面正握并了解中國東北及其鄰近地區(qū)交通事業(yè)的總體狀況。本書是《滿洲交通史稿》的補遺,該補遺部分資料是在滿鐵中心進行數字化過程中新發(fā)現的遺漏部分,內容分為四部分:海運港灣編,包括海運、
本書選取民國時期(1912-1949)編撰出版的旅游文獻100余種影印出版,編排順序先旅游指南,次名勝古跡志,次游記。旅游指南、名勝古跡和游記各以出版時間先后排序。我們挖掘整理民國時期旅游文獻資料,以供研究之需,愿以此為我們國家當代旅游的發(fā)展提供有意義的借鑒和促進作用。
交通為空間發(fā)展的首要條件,是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宗教、民族等領域研究的基礎。本書考訂唐代交通地理沿革,以區(qū)域分卷,以路線為篇,考論沿途所經之州府軍鎮(zhèn)、館驛津梁、山川形勢、道里遠近,描繪出唐代交通的詳細圖景。作者窮盡歷史文獻,并旁征考古資料,精辨細析,既以結論為綱,又有考據為目,綱目分明,體例謹嚴。每篇考論成果,皆于
本書為影印版研究資料集,是《民國交通史研究資料匯編》的續(xù)輯,收錄了有關交通史的資料200余種,內容包括交通學、交通史、交通年鑒、交通統(tǒng)計等方面,涵蓋公路、河運、海運、航運等方面,全面反映了民國時期交通發(fā)展的狀況,文獻來源包括民國時期出版的圖書、期刊、報紙、檔案等文獻,按照專題進行編排,合計50冊。本書是《民國交通史研究
本書以大量的歷史資料和數據詳細記錄了2014至2019年中國鐵路電氣化建設的發(fā)展歷程,記載了已建電氣化鐵路贛韶、張?zhí)、敦格、蘭渝、青連、連鹽、九景衢、懷邵衡線,蒙西至華中地區(qū)鐵路煤運通道、山西中南部鐵路通道,滬昆客運專線各段、南廣、大西、貴廣、合福、哈齊、哈佳、成渝、寶蘭、張呼、石濟、京沈客運專線和濟青、京張、大張高速
鐵路是工業(yè)文明的象征。中國鐵路的變遷史,既是一部交通的發(fā)展史,也是一部時代的進步史。與千家萬戶聯系極為密切的旅客列車,是觀察社會發(fā)展變遷的重要窗口。當然,也承載著無數鐵路職工的酸甜苦辣。
《歷代海運文獻匯刊》一書將會收錄歷代海運方面的相關文獻,包括《海運漕糧案》《海運全圖》《重訂江蘇海運全案續(xù)編》《海運芻言》《海運詩編》等。作者將散落在國家圖書館、浙江圖書館、天津圖書館、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等各地圖書館的零散的海運文獻匯集整理到一起。相信本書的出版,將會為相關領域的研究學者提供更全面的資料參考。
本書為民國旅游文獻匯編的第一輯,收錄了民國時期旅游文獻近140種。收錄的旅游文獻分為三大類,一為旅游指南;二為名勝古跡介紹;三為游記和旅行記。民國時期旅游文獻具有珍貴的價值。它直觀的展示了民國時期旅游業(yè)涉及的范圍:地理、交通、實業(yè)、公共處所、禮俗方言、宗教、法規(guī)、食宿游覽、名勝古跡等,保留了民國時期中國社會變遷過程中的
本次整理以圖書資料以及各政府機構、鐵路運營部門發(fā)布的內部資料為主,收入民國時期鐵路史料108種,時間跨度為1912-1946年。內容上分為全國鐵路史料和地方各線鐵路史料兩大部分,主要涵蓋鐵路各項管理制度、客貨運輸的運營資料、各鐵路線路的統(tǒng)計資料、總結報告資料以及多條鐵路線路旅行指南等。
雙嶼港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和主要平臺,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末五代,尤其是兩宋以降,它同東亞、東南亞國家和地區(qū)的貿易十分繁盛;雙嶼港在東西洋文化交流方面,所以一直為學術界所重視。然而,由于征引文獻的局限,關注角度的不同,學術成長仍有較大的詮釋與提升空間。為此,編者精心組織了國內外一批致力于雙嶼港研究的專家學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