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研究院編著的《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報告(共2冊)(精)》分上下兩冊,以文字、圖片、測繪圖等形式,詳細記錄和描繪了敦煌莫高窟第266窟、275窟等11個洞窟的石窟檔案。本書運用文字、測繪和照相等各種記錄手段,逐窟記錄洞窟位置,窟外立面,洞窟結構、塑像和壁畫,洞窟保存狀況,以及附屬題記等全部內容,是洞窟*翔實的
《“道光”重慶府志(一函12冊)》是清代道光二十三年(1843)所編重慶地方志,全書共九卷,分輿地、祠祀、食貨、職官、學校、武備、選舉、人物、藝文九門,下分細目。記敘古代重慶的建制沿革、山川地理、人文歷史等,是重慶地方志中迄今所知一部保存完整的府志,具有重要史料價值。據(jù)重慶三峽博物館藏本影印,雙色套印,線裝,錦函。
自乾隆五十三年,至同治十三年,福建大員輪值巡臺制度實際執(zhí)行八十六年問,一般有兩種情況福建大員才肯輪值巡臺:一是輪值之年循例巡臺,其職責主要有查察官吏、出具考語,巡閱營武,稽查地方民情等;更多的則是因事巡臺,如遇有海盜、發(fā)生民變、分類械斗、番界紛爭等,福建大員奉命追剿海盜、平定民變、彈壓械斗、招墾番地。據(jù)統(tǒng)計這八十六年問
《無錫文庫(第2輯):無錫年鑒(套裝全2冊)》為《無錫文庫》之第二輯《地方史料專著》。這些書籍皆為個人著作,它們是官修方志之外最重要的地方史料,是對地方歷史更為精細的記錄和闡述。
《無錫文庫(第2輯):國專月刊(套裝全4冊)》為《無錫文庫》之第二輯《地方史料專著》。這些書籍皆為個人著作,它們是官修方志之外最重要的地方史料,是對地方歷史更為精細的記錄和闡述。
肩水金關漢簡(壹)
本書以獨特的視角,將取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珍貴歷史圖片(其中三分之一為第一次披露),編輯成冊,全面呈現(xiàn)從鴉片戰(zhàn)爭到軍閥混戰(zhàn)動蕩巨變的中國百年近代史,期望能幫助歷史學家、讀者直觀地認識、思考這段歷史,回顧反思其間的辛亥革命這一開創(chuàng)性事件。1911年的武昌起義是加速清王朝覆滅的關鍵,促成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的建立,這一歷史事件是
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館藏古籍中,以地方志和叢書的收藏最為豐富,成為其館藏古籍的兩大特色。該館收藏省志82種,府志186種,州志215種,縣志1800余種,另有鄉(xiāng)、鎮(zhèn)、衛(wèi)、所志等,總計三千余種。本叢刊精選了29種方志匯編影印出版,其中大多是極少見于世的珍稀本,更有傳世僅存的孤本。
全書以時間為序,選取了中華歷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風云人物、輝煌成就、燦爛文化等內容,以科學而明晰的篇章分類,精彩地勾勒出中華五千年歷史演進的基本脈絡和發(fā)展歷程。
本套書是中國音樂考古學的第一部重典,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國家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組織,由全國數(shù)百名音樂、考古、歷史學界的專家編纂,是國家社會科學重點研究項目。所收錄的文物包括:大量考古發(fā)現(xiàn)的和傳世的各種古代樂器舞具,反映音樂內容的器皿飾繪、磚雕石刻、紙帛繪畫、俑人泥塑、洞窟壁畫、書譜經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