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根據(jù)社會背景的變遷及其對戲劇領域的影響,劃分為四個歷史階段,起訖時間分別為“1949-1962”“1963-1976”“1977-1999”“2000-2018”。
《中國音樂大典·音像編》是中國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大典系列的一部分,計劃收錄約16萬筆傳統(tǒng)音樂作品的音像信息,并將其基本信息編目成冊。傳統(tǒng)音樂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叢書將按照傳統(tǒng)音樂的音樂形態(tài)特點,分成戲曲、民歌、曲藝、舞蹈音樂、器樂和儀式音樂六卷。本叢書音像信息的搜集不僅涵蓋了過
本書是一部以海洋和海洋生物為主題的攝影作品集,匯集了攝影師岳鴻軍多年來拍攝的優(yōu)秀海洋攝影作品,在向讀者展現(xiàn)神奇而美麗的海洋世界的同時,也是為了喚起公眾保護海洋生態(tài)的意識,促進人與海洋生物和諧相處。本書收入了水下攝影師岳鴻軍拍攝于水下的攝影作品。
河南大調曲子起源于明清俗曲,是我國現(xiàn)存最完整的民間曲種之一。它不僅在樂制體系、音樂風格以及審美觀念方面有其獨特的一面,還因其所保留的大量曲牌,堪稱研究中國古代曲藝史和音樂史的“活化石”。作為兩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項目,對河南大調曲子進行搶救、匯編、整理出版,是扎根民間挖掘民間文化資源,也是對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傳
《清代宮廷戲曲編年史》以清代宮廷戲曲為研究對象,內容 涉及戲曲文本、禮樂制度、舞臺藝術、作家、演員、觀眾接受、 改編流變等諸要素。本書采用編年史的著述體例,從整體上梳理 了自清世祖順治元年(1644年)至遜帝溥儀離宮(1924年)近 三百年間宮廷演劇活動資料,將清代重大的禮樂、文化、政治、 文學事件與宮廷戲曲
本書為“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擴編項目之《明畫全集》第十六卷嘉興畫派卷的第二冊,內容一仍“大系”原有體例,分為“圖版”“作品說明”“參考文獻”“索引”四個板塊!皥D版”共收錄海內外博物館藏嘉興畫派畫家項圣謨、陳嘉言等的繪畫作品近48件,各有全圖和局部圖若干,系統(tǒng)而全面地反映了各位畫家在不同時期的創(chuàng)作全貌及經典作品:各作品內
《中國畫院志》的編撰工作,是習近平總書記倡導起動的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系列研究項目之一,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和歷史意義,是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文化研究工程。中國自隋唐起有宮廷畫家,五代有皇家畫院雛形,到宋代建立宮廷畫院,南宋為畫院發(fā)展的鼎盛期,為中國畫留下大批不朽名作,成為中國美術史的一座高峰。此后的元明清,畫院或類似機
《粵劇表演藝術大全》按粵劇表演藝術涵蓋的不同內容和藝術特點,分為做打卷、唱念卷、音樂卷、劇目卷、舞美卷,本書稿為舞美卷。在總體設計上,舞美卷延續(xù)已出版的三卷樣式。舞美,即舞臺美術,涉及舞臺演出過程中所需要的化妝、服裝、效果、道具、布景、燈光等內容。書稿共分5個篇章,系統(tǒng)梳理回溯和介紹了粵劇藝術百年以來常用的化妝頭飾、服
本書是《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叢書之一。編輯部追根溯源,反復論證,深入挖掘和整理,采用音視頻重錄、示范等方式,還原了粵劇例戲排場的淵源與實際發(fā)展,按照行當、文武場、表現(xiàn)形態(tài)、還有現(xiàn)在廣泛使用與已經淘汰四種分類方式列舉粵劇古老排場的分類,并詳盡介紹了近190個粵劇排場(即根據(jù)實際情況搭配、借用的“組合套路”)。在精選劇目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