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輯所選取的即是在民國時期有關“國學”“國粹”“國故”的資料,及在書名中未帶有“國學”“國粹”等字眼,但又與民國時期國學密切相關的書籍,這些著作有利于了解民國時人所認識的國學、厘清近代國學發(fā)展的脈絡,對了解近代學術史發(fā)展大有裨益。
張壽鏞是近代愛國教育家、藏書家,在舊學術傳統中,對經學、史學、哲學、文學等廣有涉獵,才識恢弘,身處憂危仍殫精著述,積極救國。有鑒于此,現收集整理有關張壽鏞的文獻,匯為一編,影印出版,本編涉及儒學、鄉(xiāng)獻、史學、財經、詩詞等領域,希望能為有關研究提供積極的助益。
莫友芝(18111871),貴州獨山人,是晚清著名學者,西南巨儒,他在版本目錄學、文字學、史學、金石學、農學、詩詞文、楹聯、古籍批校、書法、治印等諸多方面都取得了較高成就,又與曾國藩、丁日昌、張之洞等眾多晚清大僚和文人有過來往與交流,一生留下了數量眾多的作品。 《莫友芝全集》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繼《鄭珍全集》(2012年版
1829年刊刻完成的《清經解》囊括了從清初到乾嘉時期眾多知名學者的所有重要著作,內容涉及經學、小學、史地、算學、金石等諸多方面,以經學為主。1886年,王先謙又仿照《清經解》的體例,將乾嘉以后以及《清經解》遺漏的經學及相關著作匯集刊刻成《清經解續(xù)編》。兩書合璧,清代學術之精華幾乎被囊括其中。不過,《清經解》及《續(xù)編》也
本書系南京圖書館的古籍普查登記目錄,收錄館藏古籍86000余部,凡1912年以前的寫本、刻本、活字本、抄本、稿本等,皆在收錄之列。著錄項目有普查編號、索書號、題名卷數、著者、版本、冊數、存卷等內容。本目錄后附書名筆畫索引,方便讀者使用。
本書系愛爾蘭切斯特·比蒂圖書館所藏《永樂大典》,共計三冊九卷,即卷803-806、10110-10112、19865-19866,韻目分別為二支、二紙、一屋,內容涉及詩話、詩文、竹名等。本次為原大仿真影印出版,版式、行款、用料、裝幀等全部仿照嘉靖副本。
本書收錄民國時期有關“國學”著作近百種。近代以來,對“國學”討論是民國學術界的一大熱點,產生了大量的文章及著作。第一輯所選取的即是在民國時期有關“國學”“國粹”“國故”的著作,這些著作有利于了解民國時人所認識的國學、厘清近代國學發(fā)展的脈絡,對了解近代學術史發(fā)展大有裨益。
本叢刊收錄哈佛燕京圖書館藏公私古籍目錄33種,均為存世罕見的稿抄本,既有藏書家的私家目錄也有一些重要的專題性書目。其價值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所選書目保存了非常難得的資料,如:《三十有三萬卷書堂目錄》,孔廣鏞原藏,為伍冠林根據聶崇一存本手抄校錄朱絲欄本。第二,收入多部學者名家的書目,它們各具特色,如《石蓮闇藏書
唐文治先生是晚清民國著名學者、一代醇儒,在當時政界、學界、教育界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唐先生曾擔任晚清商部、郵傳部要職,熟識朝政與外事;后擔任交通大學及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校長,精通傳統學術,并深明新學的重要性,其著述皆具明確而深遠的文化關懷;倡導讀經救國、慈孝仁義,保存國粹之余,更推陳出新,以培養(yǎng)具備高尚道德情操與文化能力的
抗戰(zhàn)時期,以宣傳抗日救亡為主題的畫報大量涌現,逐漸成為宣傳抗戰(zhàn)、動員大眾、推動抗戰(zhàn)教育的重要陣地。其刊載了大量抗戰(zhàn)攝影圖片和美術作品,蘊含著珍貴的史料價值、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本書精選抗戰(zhàn)題材畫報42種,包括攝影、漫畫、木刻等藝術形式,絕大多數此前從未影印出版過,內容反映中國軍民的抗日史實,展現抗戰(zhàn)形勢下社會民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