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上海師范大學二級教授朱恒夫主編。自上個世紀中葉轉換成電影、電視劇作品后,《紅樓夢》在更大的接受群體中傳播。盡管這些改編作品源于《紅樓夢》,但又不同于原著,不但在思想上打上了改編之時的時代烙印,在藝術上亦精彩紛呈,各具特色,它們與《紅樓夢》相伴而行,是中國文藝史上值得關注和研究的現象。為了能讓更多的人了解、欣賞《紅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隨著新文化運動的蓬勃發(fā)展,魯迅、周作人、郭沫若等一大批知識分子呼吁重視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點,“以兒童為本位”的教育觀開始形成,許多貼近兒童生活、迎合兒童需求的刊物大量出現。本書將民國時期出版的《兒童世界》《好朋友》《中國兒童》《兒童半月刊》《新少年》《少年周報》《求生之路》《北寧兒童周刊》等當時最具
本書為清代宦粵官員、浙江山陰人杜鳳治所撰的日記,始于1866年5月,終至1882年lO月,16年未曾間斷,是迄今存世最詳盡的晚清地方官員日記,連續(xù)、詳盡、細致、真實地記錄了一位州縣官各種公務、公私交往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晚清州縣司法和行政等方面的實際運作,對同治、光緒年間的廣東社會也有全面深入的揭示,在考察清代
《云間雪鴻:上海市松江區(qū)博物館藏近代尺牘詩札》以上海市松江區(qū)博物館館藏近代信札、詩箋等未刊手稿為基礎,編次整理,釋文校點。原手札凡十二種,已裱成冊頁,各有題名,依次為《赫橋雁影》《天際賓鴻》《近代名人詩札墨寶》《近時名人手札墨跡》《戚友函札留真》《聲應集》《書信小集》《碩彥鴻文》《近代名賢·松城前輩手跡》
南宋中葉在四川地區(qū)刻印的若干種唐人詩文集,世稱蜀刻唐人集。各集版式大致相同,半葉十二行,行二十一字,白口,左右雙邊。各書均鈐有元代“翰林國史院官書”長方朱印,明清兩代仍藏內府,其他收藏印記較少。大陸現存二十多種,北京大學與上海圖書館各一種,國家圖書館所藏最多。其中《李太白文集》等四種近年被仿真再版,《昌黎先生集》部頭較
葉廣芩,當代京味文學大家。她生于北京、客居他鄉(xiāng)、游歷四方半個多世紀,是一位創(chuàng)作成績頗豐、作品風格獨特的作家,被譽為老舍之后京味文學的旗手。2022年,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全*新修訂再版《葉廣芩文集》,收錄了葉廣芩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采桑子》《全家!贰肚嗄敬ā贰稜钤健、中短篇小說集《黃連厚樸》《山鬼木客》《去年天氣舊亭臺》
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獎·大獎書系(精選精品)是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獎·大獎書系的優(yōu)中選優(yōu),聚焦成長過程中的多元、想象、友愛、自主、求知、外向、勵志七大關鍵詞,向小讀者提供意味深長的情感體驗的同時也可以受到名家寫作風格潛移默化的影響,培養(yǎng)優(yōu)秀的語感。
《會校會注會評西廂記》,搜集明清兩代《西廂記》刊本34種(明刊31種,清刊3種),正文會校(以凌濛初本為底本校核異文),折后會注(折后有注本,包括音注共十種),文中會評(眉評,夾評,旁評,折后總評,四種形式)。清刊本多是金圣嘆本,明刊中的槃薖碩人本,因改動大,不入會校,附錄書末。各刊本之序跋,也附錄書后。
本書分為正編、附錄兩部分。其中正編收錄歷代黃帝祭文122篇;附錄部分包括黃帝專題吟詠作品選15篇、黃帝傳記3篇、黃帝世系圖表3幅及黃帝研究論文選輯10篇。
本書精選湖北省圖書館所藏的四種清中晚期至民國時期稿本日記影印出版,主要包括了彭瑞毓《彭瑞毓日記》、左紹佐《左笏卿日記》、皮錫瑞《師伏堂日記》和陳曾壽《蒼虬閣日記》,日記內容主要涉及該歷史時期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讀者可通過這四種日記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跡、社會活動、讀書撰述等,同時對于研究當時時代下具體的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