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文體概念的“古文”,是由唐代的韓愈提出的,它指的是上承先秦兩漢散文,與駢文相對立的單行散體之文,不受對仗聲律等形式限制。本書是2017年度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的子課題,精選未經影印出版的古文選本30多種,每種均撰寫有詳實的提要。從總體上反應唐宋以至清末古文選評的概貌,可補史傳研究之不足,補古代散文文獻整理與研究之不足。
《近代史研究所藏稿鈔本日記叢刊》精選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藏22種未刊稿鈔本日記影印出版,作者包括清室宗親和政界、學界、實業(yè)界名流19人,佚名3人。具體內容包括奕譞《醇親王巡閱北洋海防日記》、載灃《使德日記》、張朝墉《半園日記》、華金壽《督學山左日記》《督學中州日記》等等,對于近代政治史、經濟史、軍事史、外交史、文
民國是我國文化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一個百花齊放、人才輩出的時代,那些遠去的大師因其學養(yǎng)和風骨,至今仍在歷史中熠熠生輝,他們曾發(fā)出的振聾發(fā)聵的聲音,也不應被歷史湮滅。民國時期的演講,有韻味,有風范,是精神,更是經典,值得被留存和紀念。相信它的出版會產生廣泛而積極的社會影響。本叢書收錄了來自近二百位人物的六百余篇演講稿
李致文存收集了李致近三十年來創(chuàng)作的散文,共分為五卷六冊,分別是《我的一生》(上、下)、《我與出版》、《我與川劇》、《我與巴金》、《我的書信》。書稿通過全面地收集整理李致的作品,客觀反映了四川文藝界近幾十年來的發(fā)展和變化,具有一定的出版價值和現實意義。
本書為董其昌最著名的藝術理論之一,系清人從董其昌《容臺集》中輯錄出的談書論畫的語錄。影響深遠的“南北宗論”就出于此。本次選擇凈琉璃室藏清乾隆刻大魁堂本為底本,范景中、周小英夫婦據善本親筆?,過錄名家題跋并自跋于后,允稱善本。
張元濟先生是近代著名的藏書家、版本目錄學家及出版家。他以先世張奇齡涉園藏書為志,自稱“涉園主人”,多方收集圖書,尤以原涉園散出舊藏及鄉(xiāng)邦文獻為重點。張元濟的涉園藏書中不乏明清以降的稿本、抄本及批校本等,本就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而張元濟先生在購藏后,又以或題跋、或補缺、或批校等方式對之進行加工整理,大大提升了這批文獻的學
日記之史料價值,向為前人所重。此次我社與清華大學圖書館合作整理館藏日記,遴選珍惜稿鈔本日記15余種,涉及歷代各界名人要員,如元代的郭天錫,晚清受過新思想的官員如楊宜治、陳琪等,這些日記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反映了當時的時代背景、政治局勢、社會生活、有朋往來以及私人生活等等,內容極為豐富。
唐文治先生是晚清民國著名學者、一代醇儒,在當時政界、學界、教育界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唐先生曾擔任晚清商部、郵傳部要職,熟識朝政與外事;后擔任交通大學及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校長,精通傳統學術,并深明新學的重要性,其著述皆具明確而深遠的文化關懷;倡導讀經救國、慈孝仁義,保存國粹之余,更推陳出新,以培養(yǎng)具備高尚道德情操與文化能力的
影印《函牘資料匯編》。該書選取清末民國時期的函牘資料出版物,符合現代人對傳統書信格式及用語的需求,同時這些函牘資料史料性很強,各大圖書館對這類圖書需求不小。 經統計該書共收錄78種古籍,約合14000拍。預計成書按每冊600面,每套約24冊。印200套。
《孫臏兵法/大字本讀物系列圖書》是中國古代的兵書,也是《孫子兵法/大字本讀物系列圖書》后孫子學派的又一力作。《孫臏兵法/大字本讀物系列圖書》古稱《齊孫子》,作者為孫臏,傳說他是孫武的后代,在戰(zhàn)國時期生于齊國阿、鄄之間(今山東陽谷、鄄城一帶),曾和龐涓一塊兒學習兵法!秾O臏兵法/大字本讀物系列圖書》提出戰(zhàn)勝而強立的戰(zhàn)爭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