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上海圖書館珍藏明代尺牘五百八十六通,共分8冊,每位尺牘作者均附小傳和提要。
《郁孤臺法帖》為南宋聶子述在紹定元年(1228)輯刻而成。郁孤臺是江西贛縣賀蘭山名勝古跡,臺建于唐廣德至大歷年間。宋寶慶三年(1227)聶子述知贛州府,重建此臺,于次年匯刻了這部法帖,并以郁孤臺命名。本帖原刻卷數(shù)無考,現(xiàn)唯存孤本殘帙二卷,今藏上海圖書館。帖中所收大都為宋一流書家作品,有蘇軾、蔡襄、李建中、黃庭堅、宋徽宗
該書系書法家陳巨鎖先生研讀金元詞作有感,故對金元詞作進行抄錄,擇取其中三十首,以饗讀者。此次抄錄底本為夏承燾、張璋編選的《金元明清詞選》,書法和印刷文字相互對照欣賞,極具收藏和閱讀價值。
當代著名山水畫家。1958年生于黑龍江林口縣,現(xiàn)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畫家、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新疆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對新疆廣袤的瀚海戈壁、自然山川、風物人情、天山大漠、絲綢古道進行了深入探索研究。歷經(jīng)二十幾年二十幾次走進新疆,在文化是傳承、藝術于創(chuàng)造中
該書收錄著名書法家曾來德的國畫作品,他的水墨畫的筆墨來自于書法的筆墨,畫中有書,書中有畫,是心性和筆性的貫通,具有極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把民間書法的意趣與文人寫畫的筆墨打通,讓人震撼。
2016年11月10—20日,中國美術館舉辦了“此中有真趣——紀念陳半丁誕辰140周年藝術展”,《此中有真趣:20世紀中國畫名家陳半丁》為該展覽的作品集,分“天地徒存此老丁”、“意在神似不在工”、“越水湖山現(xiàn)此身”、“自成一家始逼真”四個部分,精選陳半丁創(chuàng)作的中國畫、書法作品100余幅,篆刻作品30余方。這些作品的創(chuàng)作
本書是全面反映中國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藝術領域建設成就及重大文化事件的綜合性、權威性藝術年鑒。本書為首卷(2019版),圖文并茂形式展現(xiàn)當代藝術成就。按省份記錄刊載各省優(yōu)秀藝術先進代表人物及其在藝術領域方面取得的優(yōu)秀成果。
《溯源重生:巖彩繪畫課程體系實踐軌跡(套裝全6冊)》既是“巖彩繪畫”專業(yè)建設的詳實記錄,同時也再次體現(xiàn)了“巖彩繪畫”在當代文化語境和中國美術教育中的重要價值。其一,課程體系提交了解決“本土繪畫當代轉型”諸多問題的一個具體方案。譬如:對材料本體所蘊含的物質屬性和文化屬性深入研究,引發(fā)了以材料作為語言方式的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實驗
《道教版畫叢刊》旨在發(fā)掘、整理、研究道教典籍中的版畫作品,為美術史、道教、社會史研究提供資料性、學術性兼顧的文獻!秴部肥珍浟俗栽燎迥┚哂写硪饬x的道教木刻版畫一百余種,多為孤本、珍本、善本。所收作品按照現(xiàn)存最早版本的刻印年代,以時間為序加以編排;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集中排列,便于比較研究;零散插圖則附于卷末
徐渭、陳洪綬、趙之謙、任伯年是中國繪畫史上四位大師級人物,他們一脈相承,為中國繪畫史提供了藝術創(chuàng)新的范式,這是紹興的驕傲,也是中國的驕傲,這為中國藝術如何融入當下全球化的藝術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動力。本卷收錄的是趙之謙的作品。徐渭、陳洪綬、趙之謙、任伯年是中國繪畫史上四位大師級人物,他們一脈相承,為中國繪畫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