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各地文獻書目三十余種,按地域分為十二冊,主要包括北京地方文獻聯(lián)合目錄、北京地方文獻聯(lián)合目錄初編、北京地圖目錄、北京地方文獻目錄、東北區(qū)經(jīng)濟地理文獻目錄、吉林省地方資料聯(lián)合目錄、安徽文獻書目、蕪湖出土物展覽目録、清代毗陵書目、無錫縣立圖書館地方著述目録、上海市文史資料選集121輯目録、上海書目提要、歷代莆田著述及
《晚學(xué)廬叢稿》,收錄了葉瀚著作近六十種,其中經(jīng)部五種、史部十八種、子部三十二種、集部四種。該書包括《墨守要義》《墨斠注殘稿》《元史札記》《本草綱目輯注札記》《中國美術(shù)史二編》《中國美術(shù)史長編》等,可以看出葉瀚涉獵廣泛,兼通四部,精于墨學(xué),尤以其承晚清浙派印學(xué)余緒,嗜于金石之學(xué)。這些手稿還包含同一書在不同時期的稿本,圈點
《革命歷史文獻專題書目(19111949)》(全三冊)輯錄1911年至1949年9月出版的革命歷史圖書13869種,約1.8萬個版本,是一部大型的回溯性書目。涵蓋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南京圖書館、東北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等58家單位的數(shù)據(jù),著錄題名、責(zé)任說明、版本、出版發(fā)行信息、內(nèi)容提要、收藏單位等,信息詳盡。本書對中華人
本書收錄明清至民國間浙江學(xué)人王紹蘭、朱蘭、傅以禮、丁丙等三十余位學(xué)者未刊稿抄本約九十種。選目主要原則為:國家和省珍貴古籍優(yōu)先選入原則,將第一批至第五批國家珍貴古籍中浙江圖書館藏未刊印過的稿抄本全部選入,解決珍貴古籍看書難的問題,完善名錄保護制度;優(yōu)先選入國家珍貴名錄所收人物的其他著述;并請學(xué)者撰寫書志,為文獻研究提供索
本書是南宋呂祖謙著作集。呂祖謙(1137-1181),字伯恭,世稱“東萊先生”,婺州(今浙江金華)人。南宋著名理學(xué)家、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和教育家,金華學(xué)派代表人物,與朱熹、張栻合稱“東南三賢”。本書收錄呂祖謙存世著作30種,包括《東萊文集》《麗澤論說集錄》《易說》《近思錄》等各類著作。本書在浙古2017年版《呂祖謙全集》基
嘉業(yè)堂為南潯劉承幹藏書樓,典籍收藏極為豐富,是中國近代著名的私家藏書樓之一。承幹字貞一,號翰怡,清末秀才,常與王國維、羅振玉、繆荃孫等相過從,雅好收藏,鼎盛時期藏書逾六十萬卷,多珍本秘籍,蜚聲學(xué)林。民國五年延請繆荃孫為所藏典籍撰寫書志,兩年后積稿未成而繆氏去世,亟于二十年代初爰請吳昌綬對繆稿進行參訂增補,終因不甚符合要
本書共分4卷,收載東北地區(qū)維管束植物3613種95亞種648變種174變型,計4530個種及種下單位。其中,石松類植物23種8變種,計31個種;屬蕨類植物128種2亞種15變種1變型,計146個種及種下單位;裸子植物50種1亞種23變種2變型,計76個種及種下單位;被子植物3435種92亞種610變種171變型,計43
本書收錄重慶圖書館藏古籍藏書目錄二十四種,大多未曾刊行,或為稀見之本。有明代孫能傳、張萱編《內(nèi)閣藏書目錄八卷》,清代陸漻撰《佳趣堂書目》,民國林集虛編《目睹天一閣書錄》,羅振玉編《續(xù)匯刻書目十卷》等,跨越明、清、民國三個時期,兼涉活字本、鉛印本、影鈔本等多種版本形態(tài)。本書所收錄古籍藏書目錄,大多都有詳列書目作者、卷帙、
《范文正公文集》,收錄范仲淹生平各類文字作品,為后世研究范仲淹提供了真實全面的資料,價值不可估量。此次所選底本為宋刻本,該版本?叹迹舟E清晰,內(nèi)容全面,卷一古賦,卷二至卷三古詩,卷四至卷六律詩,卷七義、論、議,卷八贊、頌、述、序、記,卷九、卷十書,卷十一書、祭文,卷十二碑,卷十三碑、墓志,卷十四墓志,卷十五墓志、墓
《潘耒全集》比較全面地搜羅、整理、點校潘耒現(xiàn)存著作,分為《遂初堂詩集》《遂初堂文集》《遂初堂別集》《遂初堂外集》《遂初堂集外詩文稿》《救狂砭語·救狂后語》《類音》《金石文字記補遺》八種;同時將散見于各種文獻中且未收入潘耒著述的詩文輯為《稼堂詩文輯補》二卷;將有關(guān)潘耒研究的文獻資料輯為《附錄》,細分為碑銘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