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南開大學于2019年主辦的“紀念鄭天挺先生誕辰120周年暨第五屆明清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收錄海內(nèi)外學者提交會議的紀念文章5篇,致辭1篇,學術論文47篇,會議綜述1篇。論文討論的問題涉及明清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民族、思想文化、中外關系,較為全面呈現(xiàn)了明清時期的歷史面貌。作者包括海內(nèi)外從事明清史研究的學者,
本書是明代學者焦竑整理編纂的明代士大夫的生平傳記資料總集。紀事上始于洪武,下至嘉靖,凡十二朝,收錄各種神道碑、墓志銘、行狀、方志等,并以宗室戚畹、勛爵、內(nèi)閣、六卿等官職分類,于民間則以孝子、義人分類。多數(shù)人物傳記皆注明材料出處,所收入物從元末以至萬歷朝,內(nèi)容豐富,文獻價值極高!睹魇犯濉纷髡呷f斯同高度評價該書:搜采廣,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精選梁啟超晚年著名作品手稿共七篇,加以影印。包括:《先秦思想家小傳》《情圣杜甫(五月二十一日為詩學研究會講演)》《教育家的自家田地》《科學精神與東西文化(八月二十日在南通為科學社年會講演)》《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梁啟超致王國維書信(五通)》《學問獨立與清華第二期事業(yè)》。為使本書更有書卷氣,采用傳統(tǒng)
本書分為“玉之美”和“禮之玉”兩大主題單元。“玉之美”從玉器的藝術特點出發(fā),具象呈現(xiàn)西周玉器的絢爛色彩、多變造型和華麗紋飾;“禮之玉”從玉器的功能制度出發(fā),分類敘述西周玉禮制度的前代繼承、用玉創(chuàng)新和材質(zhì)延展。本書為晉侯墓地出土玉器在近年來的首次高清圖錄,團隊赴實地拍攝的每件文物圖像皆以焦點堆棧成像,對器物進行科學與藝術
本書是在景德鎮(zhèn)中國陶瓷博物館舉辦展覽的圖錄,展品來自景德鎮(zhèn)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景德鎮(zhèn)中國陶瓷博物館和自得堂,共收錄展品80件(套),包括罐、碗、盤、壺、梅瓶、杯等品類,既有發(fā)掘出土品,也有傳世品,相同或相近的器物,兩相對照,直觀、客觀,令人印象深刻。時代自明洪武至清宣統(tǒng)。所有展品經(jīng)江建新(景德鎮(zhèn)市陶瓷考古研究所)、郭學雷
牛津歷史著作史:全套五卷本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你是誰——特立獨行的古蜀文明、你從哪里來——多元文化碰撞下的蜀文化、你去了哪里——蜀文化匯入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
本書在對20多所日本圖書收藏機構進行篩查的基礎上,選擇中國古地圖收藏最為集中的神戶市立博物館、京都大學、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海野文庫、東北大學、明治大學蘆田文庫和橫濱市立大學鲇澤文庫6處收藏地的中國古地圖進行搜集、整理和研究。全書按古地圖圖面內(nèi)容分為5大主題,詳細介紹了古地圖的基本信息,包括圖名、載體形態(tài)、尺寸、繪制出
《十八史略》是元朝曾先之所著的作品,是元朝統(tǒng)一全國的十幾年之后,在今江西地方出現(xiàn)一部名曰《十八史略》的史籍,其基本內(nèi)容是按朝代、時間順序,以帝王為中心敘述上古至南宋末年的史事。作為書塾中啟蒙性的歷史讀本,最初篇帙僅為二卷,簡明通俗、文筆精煉。歲月流逝,人間滄桑,這部史書沒有被淘汰,卻不斷有人為之注釋、修訂,至明代大為暢
《尚書》,最早書名為《書》,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因是儒家五經(jīng)之一,又稱《書經(jīng)》。通行的《十三經(jīng)注疏》本《尚書》,就是《今文尚書》和偽《古文尚書》的合編本,F(xiàn)存版本中真?zhèn)螀搿? 西漢學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書》為今文《尚書》,西漢魯恭王劉余在拆除孔子故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