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泥與甲骨、簡牘同為近代三大中國古代文字遺物的考古發(fā)現。封泥是古代抑印于泥,用以封緘的遺跡。它與作為信驗的璽印同時俱來而又先行廢退。因此,中國印史按其用印方式可以劃分為封泥時代和鈐朱時代兩個階段。前者至遲始于春秋戰(zhàn)國,終于南北朝,其與古璽印制作的由盛轉衰過程相重合。封泥的實物發(fā)現是近二百年的事,具有不容忽視的學術與藝術
本書為影印版研究資料集,收錄了有關近代圖書館史的研究資料300余種,內容包括圖書館學、圖書館概況、圖書館管理、圖書館業(yè)務、圖書館藏書目錄、圖書館學期刊等,涉及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中小學圖書館、兒童圖書館、專業(yè)圖書館等領域,其中絕大部分為首次整理初步按,按照專題進行編排,合計50冊。本書的匯編、影印和出版,填補了目前
近代出版、印刷史一直是學界關注的熱點領域。本書為202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出版學學術史文獻整理、研究與資料庫建設”成果,收錄了有關近代出版史的研究資料100余種,內容包括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開明書店、新月書店、大東書局、生活書店等出版機構的出版物目錄、營業(yè)概況、章程、招股說明書、新書介紹等,書業(yè)同業(yè)公會的
本書按照易、詩、禮、春秋、孝經、四書、爾雅、群經總義、小學分類編集,收錄清刻宋朱熹撰,明成矩輯《周易本義四卷附易圖一卷筮儀一卷卦歌一卷》等七十一種《清經解正續(xù)編》《三編》《四編》尚未收錄的經解著述。
副刊一般指除了新聞、評論之外的報紙版面,一般都有固定名稱,專門發(fā)表文藝作品或理論文章等,隨報紙定期出版,多數有專名。本書選編了國家圖書館藏近代報紙中有關圖書與圖書館學等相關的報紙副刊、周刊、專號等,包括《大公報(天津)·圖書副刊》《大公報(天津)·圖書周刊》《時事新報(上海)·
《中國收藏拍賣年鑒》是以全面、系統(tǒng)、準確地記述上年度收藏拍賣事業(yè)發(fā)展狀況為主要內容的資料性工具書。為客觀反映當前文物藝術品收藏事業(yè)和拍賣市場情況,《中國收藏拍賣年鑒》內容設計上包括政策法規(guī)、業(yè)界動態(tài)、專文、特稿、藝術品拍賣信息等版塊。為我們全面了解中
《清末民初報刊圖畫集成》收錄了清末民初的畫報類刊物約三十種,包括:《點石齋叢畫》《詩畫舫》《海上青樓圖記》《北洋學報》《輿論時事報圖畫》《時事報館戊申全年畫報》《淺說畫報》《圖畫日報》《通俗畫報》《醒俗淺說報》《醒華日報》《京師教育畫報》等。其中有不少具有歷史性意義的畫刊,這些畫報所涉內容廣,有國內外新聞時事,包含當時
本書輯錄入選第一至第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2008-2010)的古籍題跋。書中收錄典籍所附的手書跋語,包括題跋(含過錄跋)、觀款、題詩等;同時著錄題跋所屬古籍的入選名錄號、書名、著者、版本、冊數、存卷、題跋者、館藏單位、索書號,對題跋部分釋讀標點,整理成文,配以書影。
全書由“報史”“年表”和“報人”三卷構成。第一卷“報史”是以“大公精神”為內在邏輯編撰的1902年至1949年的老《大公報》史。分為三個時期,即英記時期、王記時期和新記時期。各個時期的報史由于主持者對“大公精神”貫徹的差別而呈現出不同的面貌。英斂之首倡“大公”,為該報今后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大公報》轉手王郅隆,在胡
大學?谖覈叩冉逃l(fā)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般有公文、布告、會議錄、文牘摘要、校聞(學校新聞)、論著、文藝等欄目,記錄了高校建設、遷移和發(fā)展的過程,以及教學、科研、學術交流活動,是中國近代教育史、學術史研究的重要資料,也是大學校史編纂的重要檔案。本書是《民國時期大學?瘏R編》的續(xù)輯,系統(tǒng)收錄燕京大學、國立北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