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論要/博士生導師學術文庫》錄收錄上、中、下三篇,上篇分析勞動力,勞動可歸結為發(fā)展與自然界關系,即人類在自然壓力下爭取生命自由。該“需要”牽動勞動,無論滿足生存需要還是發(fā)展需要,都需依靠勞動能力增長。后者呈現(xiàn)為理性發(fā)展。理性追求利益大化和效率大化支配個體生命活動。中篇分析勞動關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作用凸顯對
本書反映了廣西一地的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經濟地理和文化地理等諸情況,尤其對各府州少數(shù)民族進行了介紹,綜合來看是廣西古代少數(shù)民族志。
《燕趙文化研究》由河北大學文學院主辦。本刊在服務河北大學燕趙文化學科群建設的基礎上,秉承校訓實事求是之精神,推動燕趙地域文化研究,進而弘揚和發(fā)展燕趙傳統(tǒng)文化精神,為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戰(zhàn)略和雄安新區(qū)文化建設提供力所能及的智力及精神支持。作為文學院主辦的刊物,本刊將以文學等人文學科研究為基礎,開設地域文化研究、域外博覽、語言研
《北京史學》是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編輯的學術刊物,2019年春季刊選載的20篇論文以歷史地理和城市史為主要研究領域,作者來自北京、天津、河北、陜西等地的高校和科研單位。《水利史探》欄目5篇論文,立足于微觀的考察辨正,闡述古代薊城與?水之間的相對位置變遷、高梁河西河的由來及其與漕運的關系;揭示南苑地區(qū)從永定河水系轉變?yōu)?/p>
《鼓浪嶼研究》是鼓浪嶼國際研究中心于2015年創(chuàng)辦的學術集刊,一年兩期,連續(xù)出版八輯。本刊本著學術性、專業(yè)性、國際性、包融性的原則,首開鼓浪嶼地方區(qū)域文化研究先河。幾年來發(fā)表中英文各類研究論文100余篇。其中探計鼓浪嶼歷史上與英國、德國、日本關系的論文獲得國際相關學術領域關注;鼓浪嶼華僑研究、女子研究及體育歷史文化遺產
本書是由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與新疆師范大學西域文史研究中心合辦的學術論文集。本輯內容為涉及考古、語言、歷史、文學、民族、學術史相關的研究文章。本書是由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與新疆師范大學西域文史研究中心合辦的學術論文集。本輯內容為涉及考古、語言、歷史、文學、民族、學術史相關的研究文章。
長安學是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學問,它既涵蓋以長安為地域對象的各種歷史學、文獻學、考古學等研究,又涵蓋了以長安為中心的各朝代歷史學、文獻學、考古學等研究,具有地域范圍和時間范疇等角度的廣博性。本書以長安學為中心,匯集名家之作十余篇,既有古代史學科的研究,又包含歷史地理學、文獻學、考古學等諸多學科研究,以跨學科的視野來研究和
《西域歷史語言研究集刊》是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歐亞古典學系主辦的學術集刊,以刊登國內外學者關於西域地區(qū)歷史、語言、考古、地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為主要宗旨,發(fā)表具有原創(chuàng)性的學術研究論文、書評和研究綜述等,以期推動國內學界在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方面的進步。本輯收錄了國內外學者關於西域歷史、語言研究的18篇文章。有關於各語言文獻
2015年10月25日,紀念抗戰(zhàn)勝利與臺灣光復70周年學術研討會25日上午在廣州舉行。是次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員會、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lián)誼會、中山大學聯(lián)合主辦。來自大陸、香港、臺灣及加拿大、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qū)的130余位專家學者及新聞出版界人士參會,提交了論文80多篇。本書即為此次研討會論文結
《北京史學》主要匯集以北京史研究為主的相關論文,為北京史研究搭建一個學術交流的平臺。本輯主要欄目有北京史學四十年,以筆談的形式形成了一組紀年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北京史研究理論與成果回顧、總結的文章,涉及到北京歷史地理研究四十年、北京戲劇史研究四十年、北京考古與北京史研究四十年等學術論文;除此之外還有歷史書寫與城市記憶、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