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地發(fā)揮中國社會科學院作為黨和國家思想庫、智囊團的重要作用,加強對重大問題開展國情調研,根據《關于加強和改進國情調研工作的意見》規(guī)定,201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組織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百村調研(簡稱“扶貧百村調研”)國情調研特大項目。對全國范圍內兼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100個貧困村開展村莊國情調研,包括一定比例的201
重慶市武隆區(qū)地處喀斯特高原丘陵地帶,是渝東南生態(tài)保護發(fā)展區(qū),也是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松樹村位于武隆區(qū)土坎鎮(zhèn)西部,東與仙女山相鄰,擁有典型的山區(qū)地貌,村域面積8.67平方公里,海拔在600—1000米之間,也是貧困村。本項目對松樹村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調研在兩個層面上展開,在村級層面上,主要圍繞著村莊基本狀況、貧困
新店臺村是甘肅省敦煌市莫高鎮(zhèn)的一個遠郊村,該村不存在大面積貧困,也不存在絕對貧困,只有小面積的相對貧困,貧困面為6%。2015年,該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9戶,貧困人口106人,主要致貧原因為因病致貧、因學致貧和缺勞動力。為了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當地政府從技能培訓、小額貸款、發(fā)展生產、帶動就業(yè)、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和
作干村位于青海省互助縣林川鄉(xiāng),是河湟地區(qū)一個腦山偏遠村莊。該村主要致貧原因一方面與疾病多、勞動力少、技能低的家庭條件有關;另一方面則與自然資源、環(huán)境、區(qū)位條件的歷史變遷有關,后者很難在短期內完全轉變。針對家庭致貧因素,各級政府為作干村提供了全面的社會救助和保障類扶持,包括兜底保障、金融扶貧、教育扶貧等。針對短期內難以改
并嘎村位于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義龍新區(qū)雨樟鎮(zhèn),屬“滇黔桂石漠化連片貧困山區(qū)”腹地!毒珳史鲐毦珳拭撠毎俅逭{研·并嘎村卷:集中力量辦大事》通過實地走訪、問卷調查、多方座談和對比研究等多種調研方式,對導致西南少數民族地區(qū)農村貧困的歷史原因、現(xiàn)實條件、地理資源等因素逐一進行了梳理,并以并嘎村為樣本對致貧原因、扶貧工作
貴州省黎平縣八列村自然資源豐富,少數民族歷史文化深厚,具有發(fā)展特色產業(yè)的潛力。但是受到交通、地貌(山地)和科技水平等因素制約,八列村人均有效耕地不多、單位產出不高,導致當地村民生活水平受到影響。近年來,得益于國家在基礎設施上投入力度的加大,黎平縣已經有了機場、高鐵和高速公路,為村莊向外打開了大門,但是面對這樣一個貧困村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地處三峽庫區(qū)腹地,屬于武陵山集中連片貧困地區(qū),是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金鈴鄉(xiāng)華陽村是該縣很偏遠的山村一,2014年被確定為貧困村,當年共有建檔立卡戶30戶113人。到2017年,全部實現(xiàn)了脫貧。華陽村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實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正是基于此,將其確定為百個貧困村一,作為本次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