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學基礎.I》包括材料的原子結構、材料的晶體結構、晶體中的缺陷、固體中的擴散和固體的形變五章內容,并在每一章附屬的擴展閱讀中介紹了材料科學發(fā)展的新技術、新領域、新方法和新成果!恫牧峡茖W基礎.I》的特點是試圖構筑一個相對自洽的知識體系,強調重要知識點的溯源和準確,對易于混淆和過往教材中模糊的地方予以澄清和闡釋。
本書內容分為7章。第1章為材料科學與工程概述,第2章為金屬材料與合金,第3章為陶瓷材料,第4章為聚合物材料,第5章為生物材料,第6章為納米科技與納米材料,第7章為材料表征技術。每章均包含多篇課文,重點介紹材料科學相關知識,同時注重英文的專業(yè)性和準確性。
本書共29章,涵蓋了真空工程設計的各個領域,包括真空概論;真空技術的物理基礎:真空獲得技術與設備,真空工程中制憐低溫技術應用基礎;真空度測量儀器,低溫測試技術;真空與低溫技術中的熱計算基礎;真空管路的流導計算;真空系統(tǒng)的設計;真空與低溫容器設計等。
本論文選集是呂玉恒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從事國防海軍建設和環(huán)境保護噪聲控制事業(yè)六十多年的成果之一。我們從呂玉恒教授公開發(fā)表的110余篇論文(報道)中遴選出近90篇匯編成冊,內容涵蓋噪聲控制基礎知識、單體和綜合工業(yè)噪聲治理、交通噪聲、施工噪聲、民用建筑噪聲控制、消聲室等建筑聲學設計以及聲學測量等,還有他個人的經歷和我國噪聲控制
本書介紹了仿生超浸潤領域的發(fā)展歷史與研究進展,相關基礎界面浸潤理論、界面黏附理論與相關液滴行為理論知識;介紹了在空氣或水下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出特殊浸潤性及黏附狀態(tài)的自然界面、人造仿生智能界面;書中還展開介紹了超浸潤微納米界面的仿生制備方法、在各學科領域的應用研究及實際應用成果;介紹了近年來發(fā)展迅速的刺激響應超浸潤智能界面、超浸
本書著重研究增材制造成形(3D打。┙饘俚拇蛴」に嚒⒔M織結構與耐蝕性能之間對應關系,旨在闡述這種新興工藝制備金屬的腐蝕行為,包括點蝕、晶間腐蝕、應力腐蝕開裂和氫脆等。全書共8章,對增材制造316L不銹鋼、15-5PH高強度不銹鋼、CoCrMo合金、AlSi10Mg合金、Ti6Al4V合金、哈氏合金和Inconel718
近些年,眾多學校建設創(chuàng)客教室,開設3D打印課程,教學多以社團活動課的形式開展,大部分學校由教師帶領一小部分學生開展非系統(tǒng)化的學習。在以社團活動課的形式開展3D打印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學是“學”的比重大于“創(chuàng)”的比重,忽視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本書以虛擬故事為線索,以生活中的常見物品為設計脈絡,利用123DDesign
本書結合筆者團隊多年的科研與教學成果,全面介紹了大型裝備的發(fā)展以及工藝設計的發(fā)展歷程,從美和人的角度闡述“好的裝備一定是人性化的,一定是美的”的理念,結合高鐵、大飛機、大型機床等設備的設計案例,介紹了外觀設計、人因工程學、設計行為學、設計心理學、虛擬現(xiàn)實設計等各種設計理念與手段,使讀者對于大型裝備的設計有一個全面了解和
本書從產品設計的實際要求出發(fā),將多個學科如社會學、生物學、人類文化學、機械學、美學等的相關知識有機納入產品構造設計的研究中,內容包括:自然構造、人造物的構造、機能構造、機構、結構。其中重點探討常用機構、柔順機構、可展開機構、折紙機構的特點及其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探索浩渺宇宙是人類從誕生以來就孜孜以求的夢想。3D打印技術是近年來最重要的技術發(fā)展方向之一,被譽為將改變二十一世紀人類生活和生產的重大技術突破之一。這兩者的結合賦予了太空中的3D打印極高的科技含量、極強的應用潛力。本書從未來太空中重要的技術發(fā)展方向之一3D打印技術出發(fā),重點闡述太空中3D打印的定義、技術手段及其重要的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