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羅斯小說的記憶書寫研究》以美國當代作家菲利普·羅斯小說的記憶書寫為切入點,采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考察其小說中記憶的倫理、政治和再現(xiàn)問題,觀照記憶對族裔身份、民族身份與個體身份的形塑和重構。羅斯長達半個多世紀(19582010年)的文學寫作大致可分為猶太主題創(chuàng)作、美國主題創(chuàng)作和晚期創(chuàng)
對興起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維多利亞時代為創(chuàng)作背景的“新維多利亞小說”的歷史重構研究已成為當下英國文學研究的熱點之一。《當代英國女作家“新維多利亞小說”研究》以當代英國女作家“新維多利亞小說”為研究對象,從新歷史主義、文化記憶、文化研究、幽靈批評、性別研究等角度對其進行較為系統(tǒng)的分析,探尋這一類型的文學創(chuàng)作在后現(xiàn)代語
“明代詩學的中古接受”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論題,這里的中古,特指漢魏六朝時期。明代文人與中古文人,所屬歷史語境不同,但在追求創(chuàng)作軌范與探索創(chuàng)作心源上,二者有異代共鳴之處。本書從接受美學的視角考察明代詩論家楊慎、謝榛、王世貞、胡應麟、許學夷、袁宏道對中古詩人、詩歌的接受,這既是探討明代詩學特點的一種方式,也是研究中古詩歌
本書著眼于詞學研究的三個重要角度,即文獻研究、史論研究和審美研究,此外也重視詞學批評方法的探索,并且嘗試用批評方法作為橋梁和紐帶,把文獻、史論與審美聯(lián)結起來,形成一條層次分明、方向清晰、比較完整的詞學研究路徑。這一研究路徑的特點,非常重視文獻在詞學研究中的基礎作用,但又沒有使研究的視野局限于發(fā)現(xiàn)和整理文獻,而是強調(diào)充分
本書緣于吳向京老師在北大關于“俠義文化的演變”的講座,它跳出了文學的視野,用更廣闊的歷史視野去探求俠義文化的演變及其意義。分為啟篇、上篇和下篇三大部分。上篇講俠義之理,下篇講俠義之史。上篇試圖從哲學、社會治理等角度探討俠的產(chǎn)生以及其存在必要性,從“義”的精神本質(zhì)挖掘俠的起源和精神特質(zhì),并從中國禮制發(fā)展和法制史,探討俠在
本書以晚唐齊梁詩風為研究對象,從形式、內(nèi)容、辭藻等不同角度,探討了與齊梁元素有關的晚唐詩學現(xiàn)象。不僅歸納了晚唐齊梁詩風的主要表現(xiàn)及其隨時代流變的規(guī)律,分析了晚唐齊梁詩風所涉及作家的出身階層、人生經(jīng)歷及不同類型,更從體裁與題材的組合方式出發(fā),分析了齊梁詩風與晚唐時代相結合的種種可能。從體裁角度,將晚唐齊梁詩風涉及的體裁分
這是一本充滿智慧、飽含哲理的散文隨筆集。全書由“域外多味館”“智慧方程式”“社會萬花筒”“情思收藏夾”四個部分組成,主要討論關于成長、勵志、品德、交際、情感等方面的話題。本書以獨特的視角,用生動的語言,講述深刻的道理,展示了人生的多個層面,呼吁人們求真、趨善、向美。
在平行宇宙的阿米莉星球,艾莉、賽維等五人被選為保星隊特工候選人,他們將前往星月夜學院進行特工的學習及專門訓練。而由于一件突發(fā)事件的出現(xiàn),特工總部有一項關系重大的任務需要他們來執(zhí)行,而這一切背后又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呢?五個十幾歲的孩子能成功完成這次任務嗎?背后即將被揭開的謎團又是什么?一切的未知都在這本書中,讓我們跟隨他們
港口紀事
一個很好的人,要多讀書,讀各種書,然后雜取百家,融會貫通,方能達到至高的境界。魯迅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戰(zhàn)斗一生,被譽為“民族魂”!皺M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笔囚斞敢簧膶懻。本書精選了魯迅在散文、小說、雜文方面的作品,按照創(chuàng)作時間,分為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野草》《朝花夕拾》《南腔北調(diào)集》《準風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