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大學物理實驗》共8章。第1章為測量誤差和數據處理的基礎知識,系統(tǒng)地介紹了與大學物理實驗有關的數據處理知識:第2章為基本物理量的測量,全面地闡述了物理實驗中經常采用的幾種實驗方法、基本調整技術和基本操作原則;第3章~第6章編排了9個基本測量方法的應用實驗,5個基本技能訓練實驗,8個基本實
本書由以下五部分(共15章)組成.。1.界面相和表面結構(1-4章);2.薄膜中的缺陷和擴散(5-7章);3.薄膜的成核和長大理論(8-9章);4.金屬、半導體、氧化物薄膜的生長和薄膜中的分形現象(10-13章);5.薄膜的制備和研究方法(14-15章)。
劉惠蓮編著的《大學物理實驗》是吉林師范大學物理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多年來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的成果。從強化基本訓練、便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和實踐、特別是重視學生實驗的基本素質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出發(fā),在力、熱、電磁及光學部分分別建立預備性實驗、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四個層次的新模式,淘汰不適應當前科技水平和社會需
王雅紅、梁紅、韓笑主編的這本《大學物理基礎教程》是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非物理類專業(yè)物理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2010年重新制訂的《非物理類理工學科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及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改革需要編寫而成的。全書力圖在切實加強基礎理論的同時,突出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洞髮W物理基礎教程
本書是在西安交通大學使用多年的教材《大學物理》(修訂版)的基礎上修改而成,此教材曾獲得國家教委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下冊包括熱力學基礎、氣體動理論、機械波、波動光學基礎、狹義相對論基礎、量子物理基礎、原子核基本知識簡介、粒子物理簡介、固體物理簡介、超導、激光。為便于教師教學,已出版《大學物理(新版)學習指導》和電子教案。本書
本書是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全書內容分五篇共十三章,分別講解:①經典力學之物質的運動,能量定理及守恒定律,連續(xù)體運動,相對論基礎;②熱學基礎之分子運動論和熱力學基礎;③電磁學之電場、磁場和電磁場;④波動光學之振動與波、干涉和衍射;⑤近代物理基礎之原子和原子核物理、量子物理等內容。本書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工
《現代物理基礎叢書:自旋電子學》由十余位國內對自旋電子學前沿有研究經驗的著名學者撰寫,共10章.較深入地論述了自旋電子學的主要內容、形成與展望,兼顧理論、實驗和應用.包括,多層膜與顆粒體系的磁性和巨磁電阻;磁性隧道結,特別是最新發(fā)展的MgO單晶隧道結的結構、理論和應用;龐磁電阻材料的理論、實驗與應用;稀磁半導體的磁性、
《近代物理實驗》共編入25個近代物理實驗,除了原子物理、核物理、固體物理、磁學、激光、真空及鍍膜、低溫、共振等領域發(fā)展較早且至今仍然發(fā)揮重要作用的實驗方法外,還加入了巨磁電阻、納米科學、掃描探針顯微術等代表最近30年內物理學實驗技術重大進展的典型實驗。 本書側重于使學生掌握面向物理學前沿的物理思想和實驗技能,提高其科
《表面與界面物理力學》主要是從“固-氣”“固-液”“固-固”等界面的原子、分子結構的微觀物理和化學的性質出發(fā),以分子間力為基礎,預見其對納微米結構和系統(tǒng)的力學性能的影響,以及所引起的接觸、黏附、界面強度、摩擦潤滑等問題.《表面與界面物理力學》由3篇、16章和7個附錄組成.上篇討論表面與界面物理力學的基礎知識.中篇討論移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大學物理實驗》是為適應普通高等院校非物理專業(yè)的大學物理實驗課教學而編寫的實驗教材,精選了力學、熱學、電磁學和光學等30個實驗,并介紹了不確定度與數據處理的基本知識。書末還附有與實驗有關的物理常數和參考材料。為了便于各院校使用,有的實驗介紹了兩種或兩種以上實驗方法及有關的實驗儀器和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