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中國古陶瓷學會2021年年會暨首屆‘CHINA文化’高端論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計收入與會學者論文34篇。內容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元明時期窯業(yè)考古發(fā)現及窯業(yè)技術研究;二、館藏、墓葬出土元明時期青花瓷器研究;三、元明時期瓷器的對外輸出與交流。《BR》近年來,隨著考古發(fā)掘資料的不斷豐富,為探討元明時期景德鎮(zhèn)及其它
本書是作者多年來關于史學方法和理論研究的論著。全書共分四篇,第一篇以城市史研究為例討論了中國傳統史學研究方法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第二篇從諸多方面討論了地圖的史料價值,認為地圖的史料價值并不在于地圖的圖面,而在于對地圖與社會之間互動關系的發(fā)掘,這同樣涉及研究方法和視角。第三篇則以當前的“歷史書寫”為切入點,討論了時代變遷對
2016年,為配合吉林省集安市洞溝古墓群墓葬文物本體保護維修工程的實施,由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集安市博物館對山城下墓區(qū)288座墓葬進行考古清理。本書全面梳理了本次考古工作,對288座墓葬的地理位置、保存現狀、墓葬類型、出土遺物等進行系統介紹,圖文豐富,內容翔實,豐富和充實了洞溝古墓群墓葬資料,為今后開展墓葬研究提供了
《世界近現代史研究》是南開大學世界近現代史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年刊,面向國內高校和研究機構,為促進和推動國內世界近現代史研究而提供的一個學術交流的園地。本書稿為第十九輯,收入18篇文章,設六個欄目。“第一屆跨國史研究青年學者論壇”論文選登了6篇文章,這6篇文章選題新穎,行文嚴謹,符合學術出版規(guī)范,所涉主題有“費邊社會主義
《徐霞客游記》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詳細記錄所經地理與人文環(huán)境的日記體游記,也是世界上最早記述喀斯特巖溶地貌并詳細考證其成因的典籍,其科學價值、歷史價值與文學價值并重是這部游記最為突出的特點,堪稱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巨著。這部游記曾被明末清初的文壇領袖錢謙益稱譽云:“唯念霞客先生游覽諸記,此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不當令泯滅
唐三彩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種低溫鉛釉陶器,造型雄渾大氣,釉色奇幻絢麗。作為唐代藝術的一個重要代表,唐三彩從人物俑、動物俑、生活器具到建筑模型、宗教祭器,無所不有,包羅萬象,反映了唐代繽紛多彩的社會生活和藝術創(chuàng)作,也使今人對唐代的文化、社會充滿了想象。 本書作者通過對博物館藏品和已發(fā)表資料的研究,依據考古報告和歷史文獻,從功
本書從禮儀的起源與發(fā)展、禮儀的原則及功能入手,系統介紹了個人形象、交往禮儀、公共禮儀、餐飲聚會禮儀、大學生校園禮儀、求職禮儀,并結合各專業(yè)所涉及的行業(yè)特點,分別介紹了飯店服務與管理、旅行社(導游)服務、景點景區(qū)服務、商場(超市)營業(yè)員服務、商務銷售服務、會展服務等行業(yè)的禮儀。本書適合于職業(yè)院校的禮儀通識性教材,如管理類
本書通過對天津市薊州區(qū)盤山全境摩崖石刻的實地田野踏查,在獲取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力圖真實記錄盤山摩崖石刻的分布情況和保存現狀,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結合歷代盤山史料分別對石刻加以著述著錄,介紹盤山摩崖石刻所包含的歷史信息,以期厘清歷代盤山摩崖石刻的發(fā)展脈絡,并**限度彰顯其文化價值。
周春元先生(1911-1984)是我國著名歷史學家。從1948年起直至去世的30多年里,周先生一直在貴陽師范學院(今貴州師范大學)歷史系任教,曾任歷史系主任,對歷史學學科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在魏晉南北朝史、貴州地方史和史學史等方面均有較高造詣,在學術界有較大影響。論文集包括紀念周春元先生專題、西南區(qū)域史研究和民間文書
2013~2019年,為配合“成都體育中心升級改造項目”的建設,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對位于成都市青羊區(qū)東華門街西側的成都體育中心內外場區(qū)域開展了考古發(fā)掘工作,揭露出大面積的明代蜀王府遺址,并且出土了大量明代瓷器,為研究明代蜀王府的物質文化面貌、探索明代宮廷陶瓷史提供了極其可貴的實物證據。本書精選出具有代表性的瓷器標本19